網頁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抄襲、拼裝又打折的前瞻陷阱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7/06 第402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兩個「共同體」
聯合報社論 聯合/抄襲、拼裝又打折的前瞻陷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前瞻建設的「雙效」考驗才開始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柯文哲吃定民進黨
天橋本可養電 可惜了…
前瞻「各自表述」 數位民主危局
塑膠減量 不能靠一塊錢
年改…預知112年紀事
MOD無預警停台 糟蹋消費者
主題式中國史 時空錯亂霧煞煞
高鐵難自償 前瞻還要跳坑
前瞻覓人才…年改後誰敢來?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兩個「共同體」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柯文哲在上海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命運共同體」這個詞,民眾耳熟能詳;但加上「兩岸」,有人卻火冒三丈。

「命運共同體」是冷戰產物,當年為對抗中蘇共產世界,東北亞的日、韓和美國都曾提出並演繹這個概念。後來它落腳台灣,經過一番操弄,幾變成「台獨」的代名詞。李登輝曾改一字,叫「生命共同體」,但內涵卻無二致。

柯文哲把台獨這襲華服改穿在兩岸身上,甚至隱含統一願望,難怪有人光火。獨派撕柯的肖像洩憤,恐只是小菜一碟。

柯文哲以其慣常的嬉謔說,要以「追求人民最高福祉」為核心價值,現階段還是要「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這叫務實政治。聽似平常,卻有意無意地刺中蔡英文的軟肋。

蔡英文用「維持現狀」贏取信任,得享大位;但上台後卻席不暇暖地去中反中,不僅把中國史撇成了東亞史,最近主持軍校畢典連唸國父遺囑的虛禮都大方地省了。相反地,砍公教人員年金刀刀見骨,竟不聞她一絲憂思或沉痛。

「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不正是政治最原始的初衷?但蔡英文卻心意堅決,對於外交、經濟、安全受到衝擊,毫不以為意。

冷戰早已終結,但以中國為寇讎的思維卻方興未艾,蔡英文顯然要擁抱「台獨共同體」,繼續她的冷戰對抗;但柯文哲提出了「兩岸共同體」作為新選項。今後,將是兩個「共同體」的角逐與纏鬥,孰勝孰負,或許不久可見分曉。

   
聯合報社論
聯合/抄襲、拼裝又打折的前瞻陷阱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民進黨正全力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搶灘,時代力量立委爆料,該計畫經濟效益評估「抄襲」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方案,連「文字和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與此同時,民進黨團提出折衷條件,願將八年八千八百億的規模縮減為四年四千二百億,以換取前瞻特別預算條例三讀,最後並取得在野黨同意。戲演至此,抄襲、拼裝、灌水又打折的前瞻建設計畫,已讓人倒盡胃口。

平情而論,蔡政府如果有心藉公共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只要悉心規畫,以蔡英文初就任時的高人氣,建設預算並不難獲得支持,在野黨也沒理由杯葛。誰料,林全內閣貪功躁進又輕率,短短農曆春節就搞出一個超級大拼盤,美其名為「前瞻建設」,其實不但看不到前瞻精神,甚至看不出建設台灣的用心。而且,有些明顯零碎的建設,只是為了凸顯中央的「恩賜」,乃至幫綠營縣市粉飾政績;也因此,預算分配「重綠輕藍」,難平人心。一經檢視,各方難以苟同的聲音四起,才有今天民進黨必須尷尬縮減的局面。

林全內閣竟連前瞻計畫的效益評估都照抄前朝的文件,可見其作業過程之粗疏,根本就毫不用心。然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部分。國發會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拼湊出這道前瞻大菜,主要是有些計畫在前朝政府即已提出,卻因故未能通過;蔡政府卻趁機將這些計畫從箱子裡搜出來,整理成八千多億的大部頭。試想,這些計畫當初未能過關,自有緣故,或許是可行性不高,或許是效益不明顯,或許是環境衝擊太大;而如今,林全內閣卻一反常情將它們列為優先建設項目,卻又說不出好道理,這怎教人民心服?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計畫的嚴重灌水。以最受爭議的軌道建設為例,東部及西部局部地區的「雙軌化」,以及電子票務系統的改進,當然都是極有必要的優先工程。但是,藉此夾帶基隆、新竹等地的輕軌建設,以及桃園、台南、嘉義等地的鐵路的立體化,則被認為是「花大錢、擺門面、收益少」,甚至可能成為難以為繼的錢坑。

至於被討論較少卻也疑問極多的「城鄉建設」部分,則不僅內容細瑣到諸如打造新街景、改善停車環境等層次極低的項目,甚至包括改善部落壁癌、防漏水都列入,讓人瞠目結舌。這類尋常無比的建設事項,原應用例常的預算經費解決即可,竟被蔡政府納入「前瞻」,要動用特別預算處理。說穿了,根本是以平衡城鄉為名,用來打發地方抱怨分配不公的「封口費」。由此,即可知整個前瞻計畫灌水、浮濫、浪費到什麼地步!

因此,當民進黨團提出讓步之議,願將八年八千億預算縮減為四年四千億,這不論是意識到民意滔滔的反撲,或者只是「以退為進」的緩兵之計,至少都承認了蔡政府一出手便揮霍八千多億的計畫並不合理。第一,用舉債方式大興草率建設,只是多挖錢坑,絕不符合蔡政府宣稱的「世代正義」。第二,將財政花在這些次要建設上,一旦國家發生緊急情況,政府將無餘力應變。第三,林全及陳添枝等主事者都表現得相當推諉卸責,不見承擔決心,甚至未訂究責條款;不難預料,當前瞻建設變成爛攤子,將不會有人收拾,遑論要誰負責。

如果說蔡政府的「一例一休」政策是懷抱著理想而來,卻因過度天真和固執,而弄到產業及民生兵疲馬困。對比之下,蔡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則是懷抱狂妄的大志而來,卻因徇私及草率,而引發各界的不滿和疑慮。前者,蔡政府至今仍不知如何收拾;後者,或許還來得及搶救局面,至少可以縮小失控的規模。然而,一個抄襲、拼裝、灌水的前瞻計畫,到頭來居然可以叫價打出對折,也委實太不可思議了。人民該慶幸「錢坑小了一半」嗎?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前瞻建設的「雙效」考驗才開始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這項充滿爭議的大型國家投資計畫從提案到審查風波不斷,最終在執政黨妥協,將八年計畫縮短為四年,金額也從8,900億元降至4,200億元,並在條例中納入究責等條款,此案終獲通過。這是蔡英文總統去年5月上任後最重要的投資計畫,順利過關給了蔡政府點燃國內投資引擎的鑰匙,但能否順利點火、點火後能否長遠平穩上路,蔡總統的挑戰才正開始。

前瞻條例通過有一重大象徵意義,就是朝野立委與國人均認同台灣需要投資。近年包括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等財經首長不斷呼籲政府應擴大引導國內投資,由投資帶動產業的轉型與成長,才能從根本解決我國近年經濟成長陷入新平庸,以及國內薪資停滯不前的問題。然而,企業與國人期盼增加投資,但更憂心投資缺乏配套,像是前瞻建設中爭議最大、金額也最高的軌道建設,包括總統府資政陳博志等人即不斷呼籲政府重新檢視,這樣的資源配置,是否真的符合台灣當前的發展需要?

在這樣的氛圍下,執政黨以減少前瞻投資年限與調降金額,以及納入究責條款,獲在野黨立委支持,但前瞻建設能否成功,這兩項改變卻非關鍵。前瞻條例雖只先編四年4,200億元預算,但未來若要追加二、三期預算,只要不超過4,200億元,經立院同意後即可實施。換言之,前瞻計畫未來絕對不會只是四年4,200億元的規模,這些重大建設一旦啟動,就像頭洗了一半,只能繼續洗下去,八年變四年,8,900億變4,200億,只是形式上的改變,本質上並無改變國人對前瞻建設的憂慮。

前瞻條例納入了究責條款,如承辦公務人員因違法失職而導致工程進度未達目標時,應將相關人員移送監察院調查懲處。究責條款看似為前瞻建設提供了品質保證,但從過去國內公共工程建設的品質與績效來看,這項保證未來恐難兌現。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曾統計,國內列管的公共工程閒置場館百餘件,原編列的建設經費逾200億元,這些蚊子館興建前評估之草率,興建後帶來的錢坑後遺症,正是國人對前瞻計畫的擔憂之處。

僅靠究責不能避免重蹈蚊子館的覆轍,前瞻建設要能向國人交代,關鍵在如何落實「雙效」。前瞻條例通過後,行政院隨即會將前瞻預算送立法院審查,若說前瞻條例是「名」,前瞻預算就是「實」,名實要能相符,首要是確認前瞻建設的個別項目是否符合成本效益。

前瞻基礎建設的成本效益要從兩方面來看,前瞻投資要能帶動產業發展,包括軌道、綠能與數位等建設,不能只靠引進國外的技術或產品,更應結合國內現有的產業強項,讓前瞻建設不只擁有一次性投資帶來的效益。在前瞻建設確定投資前,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必須從嚴評估建設啟用後的維護成本和自償率,前瞻建設應是留給後代的禮物,而非負債。

第二個「效」則是執行效率。前瞻建設計畫分布在各縣市,未來各計畫落實前,勢必得經歷環評考驗。近年國內多項投資屢因環評而延宕甚至告吹,蔡總統已多次宣示要讓環評更有效率,然而從近日中油桃園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因藻礁而出現變數來看,環評將是前瞻計畫上路後的關鍵考驗,蔡政府應及早針對環評機制提出應對方案,不能等到前瞻計畫要開工時,才發現環評與前瞻計畫仍是兩條無法相交的平行線。

蔡總統上任一年多即成功推動前瞻條例,這有利民進黨在明年縣市長選舉時的表現,但前瞻計畫在政治上是一把雙面刃,若執行前缺乏詳實的成本效益評估,執行時又缺乏推動效率,2020年總統選舉時,前瞻計畫的實施成果就會成為蔡總統連任的重大包袱。三年轉眼即過,蔡總統的前瞻賽跑,就從今天開始。

   
民意論壇
聯合筆記╱柯文哲吃定民進黨
林修全/聯合報
台北市長柯文哲翅膀硬了,吃定民進黨和深綠團體。

柯文哲的政治盤算,其實很簡單,就是挖東牆、補西牆,這是數學問題,也是政治上的選擇題。

上次選舉,柯文哲以白色力量為號召,在民進黨禮讓助攻下,成為無黨籍的首都市長。如今,柯文哲的民調支持度下滑,民進黨的執政聲勢下挫,基本盤早已不如兩年半以前,柯文哲想方設法要補救,才有可能繼續連任。

因此,柯文哲將自身投向非綠陣營的懷抱,希望拓展更多選票。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之行,柯文哲登陸後,與上海市長應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均提到「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說法,是此一戰略下的戰術運用。

柯文哲在大陸的舉手投足、言論說詞,激怒獨派人士,甚至質疑他親中賣台;不過,罵歸罵,柯文哲已充分證明,他是民進黨政府主政下兩岸僵局的一步活棋,完全不同於傳統綠營人士,甚至比台南市長賴清德更有機會,成為海峽互通的橋梁。

一旦柯文哲塑造了與中國大陸友好的個人形象,他的盤算是就有可能爭取到中間選民,或是泛藍支持者的選票,補強原本已潰散的基本盤。

同樣道理,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案,柯文哲不想全部都安插民進黨人馬,導致北市府和農委會一直喬不攏,柯文哲無非是想藉由一些職務,拉攏非民進黨人士,打破原本「白綠合」的既定框架,擴大勢力範圍。

只是柯文哲難道不怕開罪民進黨或獨派人士,造成票源流失?這個算盤不難打,一來是台北市的基本盤,本來就藍大於綠,二來是綠營執政成績不佳,支持者轉為隱性。柯文哲與其花時間跟泛綠這群人搏感情,倒不如直接轉向藍營選民下功夫。

何況,燙手山芋在民進黨手上,畢竟,柯文哲不可能不爭取連任,民進黨若要硬提自家人參選,不願意和柯文哲攜手合作,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最後結果,將是票源分散,輕易讓國民黨登上市長寶座。

首都萬一變藍天,恐怕不是民進黨所能承擔,獨派人士也不樂見,因為將會衝擊到二○二○年的總統大選。台北市長的賭注,籌碼在柯文哲手上,民進黨只能被動跟進,吃了虧,打落牙齒和血吞,不敢吭聲。

   
天橋本可養電 可惜了…
林昆郁/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副工/聯合報
天氣又回復炎熱夏季常態,每日通勤感受到些微躁動與變化,尤其在台北決定要拆除許多天橋後,深深感覺不捨與浪費。天橋是許多學童小時候最安全的回憶,也可提供用路人或一些浪浪們有個暫時躲雨的空間,甚至有藝文團體在上頭辦活動,有時也便於警察執法;與其拿那麼多預算去拆除,不如認真思考該如何優化及善用。

其實這些拆除的經費,已足夠在有屋棚的天橋上方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筆者簡易推估,應可達500 kWp(約台北市某一區公所之即時用電量),且僅需約原有工程款之十分之一。北科大曾國雄教授也曾研究指出,固定型及追日型太陽能發電系統,其發電效率於台北市並無明顯差異,且可有效抑低用電尖峰負載需量。

這個夏天缺電流言四起,尤其令人憂心。因為工作關係,筆者曾至全台各地的養護機構,進行輔導節能及診斷工作。面對的多是行動不便或需要輔助維生系統的小天使們,他們所在的位置,常是在難以到達或交通不易的偏鄉地區,如果在夏季尖峰用電時刻,台電供給無法負荷時,會不會影響他們的生存?即使停電再短暫,也可能會危及他們的生命。

相關單位是否可以多加考慮那些不容易被看見,或不容易發生的聲音;不該只評估使用率的高低,友善的空間環境反而可以增設與進步,或許從用心觀察開始會更有效率。

   
前瞻「各自表述」 數位民主危局
陳彥豪/銘傳大學未來媒體實驗室知/聯合報
前瞻建設條例塵埃落定,朝野用「一個法案,各自表述」的方式分別向自己的支持者誇勝。但更重要的命題可能是:在這個過程中,台灣前途贏了嗎?我們自豪的民主贏了嗎?當議事槌敲響的當下,國民是多了一份成就感?抑或是失落感?

「後真相時代」是近年來在歐美爆紅的概念,它描述著一個受數位社群媒體左右,擁抱立場、意識型態、情緒,卻對客觀統計與科學證據疏離的時代。這個大趨勢搖撼著民主制度的根基:「一群充分享有知的權力,並參與不同立場理性對話的公民」,其結果便是民主制度之下「生態系」和「價值觀」的大規模摧毀。

經過美國大選、法國大選、英國國會選舉…「選賢與能」幾乎已經成為一個讓民主先進國家感到尷尬的口號,這裡的代表作當然要以美國的川普莫屬。新的領導人接著架構新的「生態系」和「價值觀」,於是我們看到:國家裡勤勉忠厚的軍公教勞,將和民主制度原本承諾的「均富社會」生態系愈離愈遠;股神巴菲特日前就痛陳川普倡議的新稅改「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將加深社會不公義;在此同時,君不見從WTO到最近的一帶一路峰會,市場經濟的價值體系,是如何在計劃經濟崛起的趨勢前顫抖?

活潑健全的數位新聞產業,是普遍公認對治「後真相時代」的良方。新聞產業本來就是民主制度重要基石。業內「生態系」和「價值觀」的全球性崩解不是新聞,媒體倒閉潮和人才流失更讓這座基石的病容雪上加霜。

川普日前「FNN」的玩笑並不好笑,因為除了外來的駭客和網軍,政府和政黨其實也是「假新聞」的重要製造者和推送者。面對這場軟(文化、傳播、新聞)硬(資安、硬體)交相逼的民主危局,英國、以色列等國家將此趨勢列為「國安問題」並非無的放矢,美國對此早就鴨子划水…問題是:我們的對策、劇本是什麼?

從其他國家的亂象中,我們是否也看到了一些台灣的影子?當先進國家積極應對這場民主危局,台灣又在忙什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不正是兩個制度的對照組?切盼政府能放大格局,放下黨爭,從國安角度關照民主制度下的兩大象限:「生態系」和「價值觀」也正經歷一場溫水煮蛙式崩壞的事實,走出「國王新衣」的魔咒,為民主制度爭一口氣。

   
塑膠減量 不能靠一塊錢
紀律/退休人士(台北市)/聯合報
中央地方大力推行塑膠袋減量,賣場與商店不能免費提供塑膠袋,但因為大多數人不在乎一、兩塊錢,所以效果不彰,好像付了一、兩塊錢就環保了。

更奇怪的是,台北市政府自己不以身作則,販賣各種大小塑膠袋以供市民裝一般垃圾,美其名為使用者付費,可是卻忘記這也是塑膠袋,也會汙染環境,為什麼不改成可分解材質的垃圾袋呢?

例如美國郵政局所用的紙質大信封,非常結實且不怕水,即使成本高一些,但是為了環保也值得。況且為了環保花了大筆經費,都是民脂民膏,常常為了一粒芝麻卻顧不到一個燒餅,這就是台北市政府近年來所做的事情,希望當局能夠有勇氣把它改過來。

   
年改…預知112年紀事
鍾憲瑞/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聯合報
在公教人員年金法案的修正中,社會普遍注意的是所得替代率、起領年齡等財務參數的改變,但殊不知在修正案中放置了一條可能足以毀滅全台灣的條文,此條就是「中華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七月一日以後初任公務人員(公立學校教職員)者,其退撫制度由主管機關重行建立,並另以法律定之」。

依照此條及其說明,一一二年會成立新的退撫制度,之後新任職的公教人員扣繳的退輔基金將繳至新基金,不會流至現有基金。一一二年之前已在任公教人員可選擇繼續繳至現有退撫基金,或若擔心現有基金不足因應自己退休時的月退,可以選擇結清此前年資政府公繳(六十五%)與自繳(卅五%)之本利和,加入新基金。這一條將造成在一一二年之後政府財政接近破產、屆時已退休者生計困頓、現任公教人心惶惶。

依照公開資料,現有退撫基金淨值在一○五年為五千八百億,為便於說明,假定退撫基金淨值至一一二年仍為此數。假定最糟的狀況,過去政府沒有提撥六十五%的公繳,且所有在任公教都選擇結清,那麼到一一二年,尚不計利息,政府立刻就要支出一兆三千億以支應結清,台灣政府一年的總預算約僅一兆八千億,屆時該如何支應?而選擇結清的現任公教,若以級職到頂、預定一一二年退休的正教授計算,可以一次性取回不到二百萬,加入新基金後,在新基金年資僅有十年左右,故退休後只能領約二萬元的月退,請問這是這個政府對待公教人員應有的方式嗎?

若是設想最佳狀況,即過去政府已完全提撥六十五%的公繳,所有在任公教都選擇不結清,依公開資料,現有退撫基金每年撥付約六五○億元,未來只會逐步增加,來自現任公教的撥繳收入約五九○億,由於現任公教不斷退休,新任公教的自繳不進入現有基金,現有基金收入未來只會快速減少。現有退撫基金粗估會在民國一二七年用盡,除非政府願意在沒有法源基礎下,每年提供占總預算約三點五%的六五○億供已退休人員生活之用,否則屆時所有已退休人員及一一二年的在任公教的月退將是零元,陷於生計困頓。

真實的情形會落在最佳狀況及最糟狀況的光譜帶間,如果現任公教充分瞭解,必然人心惶惶,在一一二年選擇結清的人數必然增加,就會離最糟狀況更近些,政府在一一二年的財政負擔就會更重。這就是這次年金改革造成的結果:一一二年之後政府財政接近破產、已退休者生計困頓、在任公教人心惶惶。

至於主持年改的官員,夸夸言說年改省下七千億,是因官員不懂一個淺顯的道理:如果一項年金是集體帳戶,而非個人帳戶制,就必然是下一代人繳錢供上一代人,代代如此;即使不同世代因人口數或經濟成長有所差異,也應是由透過參數微調取得平衡,而非妄行切割新舊基金。否則只是讓政府破產、長者困頓、壯者徬徨,毀滅整個台灣,而討好年輕人的這個政府,正是罪魁禍首。

   
MOD無預警停台 糟蹋消費者
謝藝雄/文字工作者(彰縣二林)/聯合報
早上不經意轉到中華電信MOD第五十台,赫然發現畫面右下角寫著「七月一日起本頻道原定價五元/月,調整為卅元/月」,畫面約出現數秒鐘後即消失;好奇再看第卅四台,右下角畫面同樣出現預告,只是金額為「原定價五元/月,調整為廿元/月」。

筆者撥電話問電視台,得到的答覆是「與電視台無關」,要我詢問中華電信。我旋即撥123詢中華電信,可能因忙線撥不通而未果。

我全家是MOD忠實客戶,內人尤喜看戲劇類節目;看了數年一直相安無事,偶爾收訊不良撥電求援,中華電信客服也都能很快排解。

然而,這次MOD無預警停了四十多個台數,確實造成不便,除了聊勝於無的降低微薄收視費外,消費者的權益在哪兒?好歹中華電信也是一個「公營」民營化的機構,對消費者怎可如此無預警背信?加上某些頻道調整價錢的預告,讓人不解也聯想到:是否具有選擇性?

   
主題式中國史 時空錯亂霧煞煞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聯合報
一○七高中歷史課綱草案出爐,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引發批評。許多人對執政黨去中國化,感到憂心忡忡。但也有獨派拍手叫好,因為他們覺得中國是外國,不是「我國」的歷史。

暫且不談這些涉及統獨的議題,我們應該先問問,新的歷史課綱到底要學生學什麼?在「歷史」課程中,除了國族認同以外,還有什麼更根本的基本能力需要培養?

或許是受到過去十多年教改的影響,新課綱將廢除中國史的斷代概念,改為主題式教學。其實,現在高中歷史課本就已經逐漸走向主題式了。譬如高一下學期中國史的第三篇(章)「近世的發展」,從「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開始,讓學生了解為何宋朝積弱不振,有的課本還會稍為回溯東周的夷狄、五胡亂華、安史之亂等等。

將中國史放在夷夏關係來討論固然很有趣,可是即將升高二的兒子,卻說他上得「霧煞煞」,因為連宋朝是怎麼開國的都搞不清楚,根本無從思考與討論,其他朝代的來龍去脈也都有類似的問題。換句話說,這樣讀起歷史來,簡直是時空錯亂,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或許課綱委員認為,與其背一堆沒有意義的年代與人名,不如集中在幾個重要的主題,好好思考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各族間的互動。他們或許忘了自己以前是怎麼讀歷史的,花了多少功夫記憶朝代的興衰更替。假使沒有這些底子,對故事的先後毫無概念,要如何看清所謂的多元族群與夷夏關係呢?

不少人對「背誦」嗤之以鼻,似乎所有的記憶都是死記、填鴨,考過就還給老師,沒有意義。可是,如果學語文不先背單字,要怎麼了解或說出完整的句子呢?

假使中國史取消斷代、減少資料,是為了順應教改,那麼建議放棄這種標新立異、華而不實的觀念,讓學生把基本的東西學扎實再說。假使是以教改之名,遂行政治目的之實,那麼主其事者就是其心可誅,必須背負歷史罪名了。

   
高鐵難自償 前瞻還要跳坑
廖偉堯/服務業(新北市)/聯合報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面對城鄉發展落差大、人口嚴重流失等問題,軌道建設看似對症下藥,但卻又面臨地方財政困窘和都市計畫規畫不當的挑戰。

若投入的地方自籌款可從場站開發取得,那為何至今台灣高鐵苗栗、彰化、雲林的場站開發仍不如預期,甚至連機場捷運營運至今僅三月累計虧損已達十七億元?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軌道建與都市計畫不一致,在工業區以及人煙稀少的農業區設站,以致場站營運出現虧損的狀況,其實並不意外。

為了搶食軌道建設大餅,地方政府的配合款就顯得格外重要。配合款分成兩大塊:一是自償部分,另一是非自償(舉債或編預算)。軌道建設營運會有一筆收入來源作為自償性財源,這也成為地方政府規畫前瞻建設配合款的一大重點。

不過,台北市財政局長陳志銘以過去交通建設經驗提出預警,「自償性財源都是高估。」更不諱言,其實交通建設靠本業(運量)不會賺錢,通常要靠周邊附屬事業,如廣告、場站開發。但高鐵營運到現在,也只有新竹站做起來。等到自償性財源消失後,最後還是會轉為地方政府的一般債務。

另一方面,高鐵通車滿十年,位於烏日的高鐵台中站進出人次在六都之中排名僅次於台北。過去多為農地,自從高鐵開通,有意轉型為產業、商業重鎮後,十年來地價漲三倍、房價漲一倍。但如今商業和生活機能仍嚴重不足,試問少子化、高齡化後有誰會想來這邊居住,要靠「自償性財源」場站開發來提高收益難上加難。

高鐵苗栗、彰化、雲林站這三站土地行情還被打入冷宮。彰化站特定區,縣政府一開始還打算拿土地標售收入來償還負債,卻乏人問津。難道軌道建設還要重蹈覆轍?

軌道建設是平衡區域發展的解藥,還是地方財政惡化的元兇,也許見仁見智;但不論是高鐵興建機場捷運的營運現況都已經證明了,地方政府對於場站開發的預期效益與實際結果是有段差距的。我們期待軌道建設帶來方便,但在享受方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是否會是拖垮財政的錢坑。

   
前瞻覓人才…年改後誰敢來?
張耀祖/商(台北市)/聯合報
任何政府替人民的服務,莫過於看緊荷包,掌握預算的有效運用。但前瞻建設計畫卻有一些地方值得討論。

以軌道工程為例,當初英國的大鐵路系統虧損連連,問題不斷,下決心把它拆成一段一段,賣給民間經營。如果今天台灣要在沒有足夠市場支持,沒有深厚技術基礎,更沒充分人才與經驗上發展這個東西,從既有例子可以看出來,一定會追加預算、一定會造成更多挫折感。

輕軌是歐洲已放棄、充其量用來觀光的小菜而已,把它當成國家的重要建設,這是非常不正確的。本人曾代表外商多次參加柏林舉行的「國際軌道及交通運輸設備展(Innotrans)」,那是全世界軌道工業界都會參展的盛事,每兩年在柏林舉行一次。知道台灣參展的有幾個單位嗎?沒有看到過。只看到台灣的貿易商穿梭其間,想找機會當代理商。

Innotrans參展廠商數以千計,參展國家都是技術極為成熟的!台灣沒有能力參展,是因為我們既沒有製造能力,也沒有採購(市場)能力,要在這種基礎上發展軌道工業,恐怕又是一個留給年輕人的錢坑!

最重要的,建設需要人才,公部門執行預算更需要正直熱誠人才,以目前軍公教年金改革的氛圍,可有機會找到有能力又有意願長期投入的人才?

   
像個箱子!摺衣機器人年底問世
汽車現在會自駕。手機可以對我們說話。每個大學生和過勞父母的美夢─洗淨的衣物會自動摺疊,何時才能成真?至少有兩家公司承諾在2017年年底前讓家用型洗衣摺疊機器人問世。

好好吃的酸甜芒果滋味
順應節氣,每季都有當令盛產的蔬果,這時候吃,對身體最好!前進果園,一起觀察、品嘗盛夏出產的芒果好滋味,還有好玩的蘋果益智遊戲,陪孩子吃得開心、玩得開心!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