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賴清德應如何超越林全?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9/08 第407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五六十歲你能做什麼
聯合報社論 聯合/賴清德應如何超越林全?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投資、貿易 戰鬥內閣成敗兩關鍵
民意論壇 換人救危,可知危在何處?
大學排名直直落 教育部還在拚政治?
期許賴清德院長:上醫醫國
聯合筆記╱追風者將現身 王岐山先睹為快
森林、音樂、藝術…歐美孩子快樂做自己
轉變心境 給自己新的追求
人生勝利組 也需要輔導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五六十歲你能做什麼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最近網路上熱烈討論「哀樂中年」。有人仍為經濟壓力所迫,有人退休後各地旅遊,也有人覺得還有精力可貢獻,到處當志工。英國最近出現「去教書」運動,雖只在實驗階段,卻為「五六十歲的你能做什麼」提出一個新選項。

有卅年媒體資歷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露西.凱勒維,即將出任中學數學老師。她知道英國一般中學在科學、語文等科目上師資缺乏,也注意到社會上不乏事業成功者卻內心空虛,時時省思如何「做點有用的事」,於是,心念一動,她成為「現在去教書」運動發起人之一。

這項運動獲得的回響超出預期,上千包括律師、醫師、銀行家、乃至電影工作者提出申請。經層層篩選,密集訓練,取得教師資格,還要接受學校行政高層面談,今年將有大約百名曾是社會菁英的長者進入各中學當起實習老師;人人誠惶誠恐,不知能否勝任。

這項教書計畫的目的,不是為退休者找工作「第二春」。追根究柢,還是基於「改變社會要從教育做起」的信念。已經替自己賺飽了財富和權勢的人,如何身體力行去回饋社會?有些年輕老師和校長冷眼旁觀,懷疑這批「老人」如何吃得消十幾歲的青少年。凱勒維不服氣反問:現任女首相梅伊上任時五十九歲,怎麼沒有人嫌她太老?

五六十歲的你,還有什麼人生遺憾、未竟志向?回到「改變社會要從教育做起」這句話,很多人應可找到「有用的事」去做!

   
聯合報社論
聯合/賴清德應如何超越林全?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賴清德今天接替林全出任行政院長,也宣告蔡英文任內的第二號航艦「文清號」正式啟航。儘管不少人將蔡英文和賴清德的關係比喻為「兩個太陽」,對兩人未來能否合作愉快表示存疑;但從這兩天賴清德表現的低調看,「蔡賴體制」似暫不會有「日月爭輝」的問題。對賴清德而言,更重要的,其實是如何傾聽民意、解決問題,而不是努力去迎合總統。

這次內閣改組,顯然由蔡英文扮演主導的角色。在人事上,比較引起爭議的布局,諸如顧立雄、林峯正的異動,應皆出自蔡英文手筆;包括應換而未換的閣員,藉「安定」之名留任,也是在安撫去職的林全。亦即,賴清德對自己的內閣人事其實著墨不多,大抵聽從蔡英文安排。在介紹賴清德出場的記者會上,蔡英文表現得特別高調,並交付七大任務給他,形同限縮賴清德的角色,要求他以執行既定政策為先。

蔡總統這種作法,顯然欠缺深思熟慮。第一,內閣需要改組,正是因為行政團隊表現欠佳,民眾極為不滿。總統讓賴清德上場,卻不讓他有充裕的空間改組團隊,只能帶著老隊伍上陣,這教他如何施展?第二,人民對政府施政的不滿,行政部門效能低落固難辭其咎,總統領軍及拍板定調的偏失尤是主因;但在這方面,外界卻看不到蔡總統自己的檢討。第三,蔡英文交代給賴清德的七大任務,充斥「加速執行」、「有效執行」、「持續強化」等命令句法,似真要將賴清德矮化為執行長。試問,賴清德難道沒有調整政策方向的權力?而一個沒有主見的閣揆又如何扮演好行政院長角色?

林全內閣的支持度所以低迷,除了他政治性格偏低,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個人缺乏政治企圖,只把自己的角色設定為「友情贊助」,是來幫總統暫時「照顧攤子」的人。也正因為只是個「照顧攤子」的客卿,最後的成敗或盈虧都與自己無關,所以,他頂多只能穩住局面,很難拿出亮眼的成績。林全和蔡英文的深厚交誼固是美談,但印證在這十五個月的合作,卻是一個糟糕而失敗的案例:相知相惜,卻不能相諫相惕,最後連責任誰屬都無法釐清,更弄到「雙首長制」的憲政精神傾圮。

和林全不同的是,賴清德有自己的政治事業和榮耀感,他出任閣揆不是出於友情贊助,而是基於更上層樓的企圖;因此,面對閣揆職務,他不會像林全那樣抱著「五日京兆」的心情,而會更加細心與耐心地經營。在這樣的基礎上,賴清德有絕佳的機會拿出超越林全的成績,甚至有機會幫蔡英文低迷的民調力挽狂瀾。

其次,賴清德長期在地方經營,應比林全更接地氣,也更深知民瘼,也知道拚經濟和民生的重要。賴清德上任後,首應就鬧得沸沸揚揚的「一例一休」要求勞動部主動修法,並與有異議多時的綠營立委共同協商,提出一個解套方案。這點,賴清德應已聽取不少地方民怨,若將此當成上台改革第一槍,除去英全體制下執意不改的毒瘤,必能贏得掌聲。此外,台灣電力供應正走在鋼索上,企業和民間天天提心吊膽,非核的目標和手法必須務實修正。賴清德應該知道,像英全體制那樣一味壓榨台電,是不可能取得供電、環境和安全三方的平衡。

外界將新內閣標籤為「戰鬥內閣」,賴清德認為,他的主要工作在推動政務,而非為了特定的黨派任務,因此不希望如此稱呼。這樣的態度和定位,是正確而健康的。身為閣揆,唯有敏於因應,持續不斷地創造政績,才能累積民意和實力;如果只一心想著戰鬥和打擊政敵,我們很難想像這將如何建設台灣?

賴清德如果懂得藏拙,並善用自己勤政和解決問題的長處,虛心傾聽民意,他不僅能超越客串性質的林全,還能超越高高在上的小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投資、貿易 戰鬥內閣成敗兩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將組成「戰鬥內閣」,賴院長要戰鬥的前線不少,但最後攸關勝負的關鍵,在經濟這個戰場。由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建立在貿易與投資這兩個支柱上,所以更具體的說,賴內閣要為貿易及投資而戰,但要有對的戰略及戰術。

我國貿易依存度(貿易總值占生產毛額比重)長期高居亞洲甚至世界之首,意味著台灣經濟對貿易環境變化很敏感。自從2008金融海嘯後,全球貿易就一直處於低迷狀態;雖然近一年來看似回春,但過去五年全球貿易成長幅度,平均而言只剩下海嘯前的一半。背後的原因很多,除了主要市場消費力復甦緩慢外,也包含全球價值鏈成長動能不足,新興國家成長趨緩,以及科技改變促成「在地生產」等持續性、結構性問題。歐洲央行認為這種疲軟將成為世界貿易的新常態,也可能就是台灣經濟的新常態。

近半年來,美國川普政府打著美國優先的旗幟,提出一連串的「非傳統」貿易政策,壓迫各國及台灣想辦法降低對美的貿易順差,消除所謂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使得原本就缺乏動能的全球貿易環境,更增變數;加上中美貿易的衝突、朝鮮半島的緊張,使得新常態悶上加悶。

除了全球環境的風險外,台灣也面對自己的結構問題。例如生產製造及貿易內容高度集中,半導體、電機電子及資通訊三類就占了出口值的四成以上,而每一類都面對來自中國、韓國、馬來西亞甚至越南的追趕。再如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比重不斷攀升,產業空洞化與就業機會消失的風險一直存在;新南向政策是重振產業雄風還是惡化外移?外移後哪些產業來填補生產及就業空洞?都有很多大問號。

最嚴重的是投資問題。外人與本國投資不振,亞太地區排名吊車尾,早已變成台灣的慢性病,近十年來一直惡化卻似乎不到致命程度。因而各屆政府擴大吸引投資的空洞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實際成效卻很有限。

這些全球性及台灣本身的諸多問題,彼此牽動,挑戰極高,而且都不是一夜之間忽然出現;但迄今政府若非沒有具體對策,就是方案跟貿易一樣疲弱無力。例如對全球貿易持續衰退的新常態大問題,從未看到什麼宏觀、長期性的政策對應藍圖。對美國經貿政策似乎也是延續過去馬政府基調,彷彿美國還是歐巴馬在位。又如5+2產業政策或許是為了降低「產業」集中度問題,但從農業、亞洲矽谷、綠能到生醫,似乎對改善「貿易」的競爭力幫助有限。最嚴重的是投資及產業外移問題,前瞻計畫看似要發揮刺激投資的作用,但若環境、政策欠缺有意義的改革,大概只能花大錢治標卻無法治本。

若賴內閣繼續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或是蕭規曹隨式的將過去政策複製貼上,就有負外界對「戰鬥內閣」的期待,也很難在經濟戰場上獲得勝利。

檢討經濟問題無解的一個癥結點,在於目前經濟事務的決策圈,仍是以常任文官為主,因而重視眼前問題的處理,卻欠缺洞悉長期結構的能力,更導致經濟政策幾乎沒有原則、主軸及方向;簡言之,就是「一步一腳印」,但不知東西南北。在此背景下,準副院長施俊吉日前提出金融「去管制化」的方向顯著格外難得。因為姑且不論「去管制化」是否真的是金融發展的解方,但至少可以看到引導政策的主軸思維與大方向。

賴院長固然相對欠缺治理貿易及投資的經驗,但過去在台南市長任內的特徵之一,在於施政講原則,方向感層次鮮明,這或許才是賴內閣經濟政策成功所需的關鍵。未來更要加強掌握結構性問題,提出宏觀、長期規劃的藍圖,才能符合在經濟議題為台灣戰鬥的期待。

   
民意論壇
換人救危,可知危在何處?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聯合報

賴清德今將繼任閣揆,無人意外但前瞻計畫剛過即換人,時機過於倉促;府方理由是林六月即請辭,蔡要啟動中壯世代接班。信者不多,急於換人,必因情勢危急,是選戰危急、還是國家危急?換人救危,必須清楚「危在那裡」,個人認為國家處於三大危急中。

一、兩岸關係不穩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因不願明言「九二共識」,兩岸關係漸凍,陸客陸生減少,產業及學校影響不小,其他行業也產生不確定隱憂,因大陸只是消極不合作,是否會積極出手,難以預料。

雖然大陸媒體常報導對台不友善之言論,但官方及人民日報並未對蔡指責;中共正準備十九大,尚無心處理台灣,十九大政策拍板,取決於七中全會。該會訂在十月十一日召開,顯然是要看蔡國慶文告,如何表達兩岸關係,再決定對台政策是「握手」,或「出手」。

蔡賴必須認清形勢及現實,兩岸不穩定,怎麼拚都救不了施政,親中才能利台,是務實的愛台,而「親」是真交心,而非吃豆腐。

二、社會分裂解體

日本媒體人本田善彥說台灣正快速解體;廈大學者劉國深說台灣是日益分裂社會,他們是旁觀者清。一例一休造成勞資猜忌;年金改革讓國家忠誠階層寒心,不同階層對立,相同階層又世代對立;藍綠對立依然,省籍對立又現,紛紛對立就是塊塊解體、片片分裂,不團結的國家是搞不好經濟,固不好國防,教不好後代的。

世大運讓台灣看到短暫團結,不能說是假象,但嘉年華式團結,往往是曇花一現;真正團結必須在風雨中同舟共濟,彼此諒解,共體時艱,這有賴為政者以德凝聚。試問當權者,為社會和諧,修了多少功德?又讓社會對立,造了多少業障?

三、語言腐敗災難

腐敗有多種,政治腐敗、司法腐敗…,但最嚴重的是語言腐敗。「語言腐敗」出自英國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即為了政治目的,偷換語言概念,對惡行冠以美名,對善行冠以惡名,如書中描述,專門栽贓誣陷的叫真理部,負責機密暗殺叫友愛部,發動侵略的叫和平部。這也許是虛構的,但大陸文革,明明是毀滅人性文化,卻叫文化大革命;打砸搶燒學生叫革命小將,把人抓進牢裡苦役叫勞動教育,而秉持良心反對文革的則被冠走資派、頑劣分子羞辱而死。

自蔡執政以來,多少當權政客玩弄語言腐敗?任何罔顧歷史背景、法律時段、財產權益的手法皆可以「轉型正義」堂皇為之。

社會學家研究語言腐敗會形成三種現象;一是語言失去交流功能,形成對立,群眾只會喊口號,喪失了推理的智慧;二是人類道德的底線誠實被摧毀,形成極大不安;三是體制的不可預測性,群眾剛喊「某某人萬歲」,幾秒後又喊「打倒某某人」社會動盪與失序,如東歐解體時及茉莉花革命時的現象。

蔡民調下跌,是尋求連任的危難,台灣社會分裂、不安,則是國家的危難;蔡及新閣揆都得看清危險所在,讓兩岸穩定和平,社會和諧團結,終結語言腐敗現象,才能救台灣免於解體。

   
大學排名直直落 教育部還在拚政治?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聯合報

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公布二○一八世界大學排行榜,台灣大學排名第一九八名;對比一一年的一一五名,是每下愈況。

亞洲鄰國的躍升,如新加坡大學(22)、北京大學(27)、北京清華(30)、香港大學(40)、東京大學(46)、首爾大學(74)等等都在百大之列。身為台大校友,感到遺憾,做為關心教育現況的國民,更加感到憂心。

台灣歷經二、三十年的教育改革,產生翻天覆地質變。學生學習壓力未如預期減輕,品質低落更讓人憂心。「教改」廣開大學窄門,畢業生滿街都是,但競爭力卻未提升。尤其很多原本可在職業技能上有一片天的,卻在一般大學打混,造成「學成無業、產業無人」怪象。

十二年國教又在未充分考量及完整配套下,以向下拉平方式消滅明星高中,結果造成前段生競爭更激烈,後段生挫折感更勝以往。我曾以教育當局「莽」、教師「茫」、家長「盲」、學生「忙」來形容十二年國教的倉促、紊亂、爭議與質疑。

最近高中課綱文白比例又是一例。國語文是競爭力根本,與學子閱讀理解、語文表達以及思辨能力有絕對影響,各國用各種方式增加學生語文能力,台灣反而倒退走。

推動「去文留白」的人質疑文言文比例太高,對學子言太難?但教育本就是由易到難,每一科教材都是,國文豈能例外。其實「去文留白」是假議題,最根本是要藉「文化台獨」行「去中」之實。但是教育是要放眼未來,被意識形態犧牲的教育內容,如何培養出具備文化底蘊的學生,又怎麼能帶給他們與國際競爭的自信?

我要對教育當政者提出嚴正警告。教育是百年大計,應該是超脫意識形態,具前瞻性與延續性的政策。然而過去因為政黨輪替,因為兩岸之爭,台灣教育已成政治犧牲品。正如文化部前部長龍應台的話,如果教育政策的擘畫者對於要傳承給下一代的文化素養及思想格局沒有看法,那要教育部何用?

世界大學排名落後已不是警訊而是事實,台灣教育如不以宏觀視野重新思考,將教育回歸到一個單純的體系,放棄意識形態的霸凌,也不要在升學方式上錙銖必較,專注培養學子學識與品德,年輕人也才能有未來。

   
期許賴清德院長:上醫醫國
鄭孝勇/醫師(高雄市)/聯合報
同樣為醫師從政,柯文哲市長是急診外科,賴清德市長是內科醫師,兩位市長的個性和行事風格也大不相同。在此不免感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國父在香港求學期間,見到當地市街秩序整齊、社會進步,與故鄉廣東相比,感嘆為何兩地相距不遠卻天差地別?如此的衝擊使他決心棄醫從政,改「醫人」為「醫國」。

現今台灣,雖不比百年前的中國落後、民不聊生,但經歷數十年的政黨惡鬥、族群撕裂、教育失能,台灣的競爭力早已從亞洲四小龍之首掉到不知何處,也如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所提,社會已陷入「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覺得沒前景」的「新四不一沒有」困境。

台灣已經像是躺在加護病房的重症病人,隨時有生命危險。行政院掌管國內外各部會,對於民生經濟、國家發展,至關重要。期許賴院長能發揮醫師的特質、學習國父救國的理想,針對當前的問題和危機,提供最正確的診斷(客觀縝密的分析和研究),尊重及整合各方專業(不分政黨派系、為民舉才),才能提供最完善的治療(制定與執行良好的政策與法規),台灣才有機會起死回生,富國強民。

   
聯合筆記╱追風者將現身 王岐山先睹為快
李春/聯合報
中共中紀委書記王岐山高調亮相,令肝癌之說煙消,但其在中共十九大上落座還是離席,仍是懸案。也因此,王岐山今次湖南行,很多人一個字一個地拆,但不大容易拆透的,是王岐山今次因何有「中車株機」之行。

王岐山一連三天在湖南,他選了中間一天,即九月四日上午去了中車株機。按湖南方面透露,陪同他去的是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株洲市委書記毛騰飛,負責接待的是中車株機總經理傅成駿、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友梅。

王岐山因何去中車株機?嚴格說跟他今次湖南行的亮相和調研都關係不大,而是他有興趣要去看一個「未來項目」。這得知道一下中車株機以及一個專門過去陪他的來頭。

中車株機全名叫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按傅成駿總經理向王岐山介紹時的說法,中車株機是中國中車旗下的核心子公司,具體來說,中車株機是中國中車旗下,主力發展集電力機車、城軌車輛、城際動車組三大產業,也擴延到新技術軌道車輛、重要零部件、專有技術延伸產品等領域車輛維保服務和煤礦機械等領域。

專門陪王岐山的劉友梅,是個極低調的老頭,業外不大知道他是「中國電力機車之父」。但如論及他主持研發「中華之星」高速列車創造實驗速度321.5km/h的中國紀錄,就知道他還是「中國高鐵機車之父」。

但那一切都是劉友梅的過去,近兩年他和他的院士工作站,主要目光落在中低速磁懸浮技術之上,而他這項研究已與中車株機結合,成為中國正在攻克的「中低速磁懸浮項目」,如果成功,將取代現在的城鐵或地鐵,主要用在城際鐵路、城郊鐵路上。

王岐山今次去主要是去聽劉友梅現場講解磁懸浮項目,同時專門去看中車株機的「城軌事業部總成車間」,這意味著這個項目已經由「研」,落實到「製」的階段。

也難怪王岐山那麼有興趣,試想一下,這研發項目名「追風者」,將率先在「京雄鐵路」即北京到雄安新區新線現身,二百公里時速,北京到雄安中間加停北京新機場站,全程四十分鐘,將會多麼轟動,未來中國城市群間都用上「中低速磁懸浮」,又是何等光景。

   
森林、音樂、藝術…歐美孩子快樂做自己
許素菲/真理大學經濟系兼任助理教/聯合報
日前北一女新生,因覺壓力大,活著好累,跳樓身亡。死者父母與姊姊,都是典型資優生。她的童年、青春期被規範嚴謹,被調教優良;原想選擇師大附中,卻讀北一女。

現代孩子資訊來源廣泛,他們所想要的,未必就是上一代所期待的。父母若欲貫徹菁英主義,迫使孩子走一條為他們預設的路,是非常困難的。

「狼爸虎媽」固有成功之例,但因此斲傷子女者不勝枚舉。先前有一位醫師在加州著名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邀請父母參加畢業典禮,當父母飛機落地的同時,他從實驗大樓跳樓,遺書指出,從小為讓父母高興,都考第一名,上第一志願高中和大學醫學系,也當了醫生,爸媽還要他念醫學博士,他都做到了,但他很累,想要休息。

家中成員都讀名校時,當你不想走在這條路,或者上不了這路,那無形的壓力是天天日日夜的,夢魘的歲月令人刻骨銘心。倘父母能放下成見,危機自會化解。

歐洲教育是環繞著森林、河流、音樂、藝術,把童年建立在快樂環境中成長,在遊戲中學習與人互動;當孩子長大後,學會自己做抉擇,父母會尊重孩子的選擇,只在必要時予以支持或撫慰。

廿一世紀資訊瞬息萬變,許多價值觀都在轉移,華人望子成龍的文化,雖有助於督促子女成材,但若漠視子女腦袋中已是另一種價值體系,猶不知適時放手,對於韌度較弱、個性較強的孩子,所造成的後果令人悲痛。

為父母者要注意子女品德與待人處世,不必要過度求子女成績,覺察時代的脈動,注意子女情緒,引導子女發覺興趣與培養志業,讓他們選擇自己的人生。

   
轉變心境 給自己新的追求
曾令潔/台大畢業生、金融業(台北/聯合報

這天偶然攤開報紙,看見北一女學生跳樓的事件;很多人都唏噓這個傻孩子,我當然也是。可是,我們都曾十五歲,大家都是因為後面的經歷豐富了生命,才可以輕鬆回頭笑看青春煩惱,否則,要當年的那個小毛頭相信未來還有很美好的路,簡直比要相信政治人物的話還困難一萬倍。

十五歲的我,第一次失戀,哭了整晚,我還記得蹲坐在地上崩潰的畫面,當時懷疑以後的自己還能幸福嗎?現在回頭看,初戀男友的名字都快忘了!

是成績好的學生缺乏抗壓性嗎?還是對完美的執著太深?也許有人會認為,「已經考上北一女耶!」那又如何?當行為、成就,沒辦法滿足自我期許時,就彷彿一場失敗的戰役,只憑一己信念重新站起來,確實困難。

這種時刻需要戰友們的激勵,哪怕一個眼神、一句「我願意陪你同行」的話語;只是這些「戰友」們往往並不專業(除非找醫生、諮商師協助),不經意的言行,反而可能一不小心成了把受傷的人推落懸崖的助力。

培養同理心,是種練習也是修行,「你都已經這麼好了,為什麼還要難過?」「拜託!世界上比你慘的還有很多」「不要想那麼多」「以後你就會懂了」…錯!錯!錯!

在不同個體眼光下,事件的重要程度不一樣,你真站在對方立場,會發現有些安慰話語只有反效果。

我當學生時,對分數的執念也很深,國中時我自己訂的英文標準是「一百分」;上高中後,父親說「以後不用跟我講全班排名,我只要求全校前五。」當年的我覺得這是一種光榮的要求;當時我在學校很風光,各種比賽都派我代表,成績維持在全校前三名,英文話劇比賽高票當選女主角。

直到一次演講比賽,我沒有得名;那一刻起我看什麼都不順,每天哭,覺得活著失去意義,走進學校就想蹺課,同學的問候都讓我懷疑只是刻意諷刺。輔導老師帶我就診,我開始吃藥,持續了好幾個月,全校前十名再也沒有我的名字。

後來我重新振作,大學考上第一志願。我不敢坦白說,重新出發的原因是某天猛然驚醒:如此好強如我,要是作繭自縛,因為一次校內演講比賽,而考不上心中的理想大學,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挫敗!我逼迫自己停藥,專心準備考試,沒有人知道,支撐我往前走的動力,竟還是一個當初把我困在低潮深淵的「名次」。

因為這段經歷,當我進入台大,班級排名在中段也不沮喪了,尤其意識到大家以前都是全校前幾名,但現在第一名還是只有一個,突然覺得心情開闊,把焦點轉移到有興趣的課外活動。

如何從要求完美的心態中走出來,我仍沒有答案。除了反覆咀嚼《被討厭的勇氣》,把證嚴法師靜思語或聖經當成睡前讀物,找朋友聊天、尋求專業醫師幫忙,更重要的是在每次溝通或閱讀的過程中,探索自己的心,想想情緒為何而來,這樣的心情是自己決定的?還是別人決定的?

不服輸的我,難道除了自殺、自殘,想不出其他解決辦法?怎麼可以!只要活著,就有機會改變,把腦筋用在如何轉變悲傷的心境,是我給自己新的執著、新的追求。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人生勝利組 也需要輔導
鄭正博/雄中前輔導主任(高雄市)/聯合報
繼林奕含事件後,又有女高中生自殺了。之所以把兩件事關聯起來,是因我有一個朋友屬於醫學圈的諮商工作者,多次談過林奕含案件,她因接觸過多件類似背景的事,認為可能與醫師家庭頗有關聯。醫師夫人屬於人生勝利組,容易想複製自己的成功經驗,尤其是比較聰明又乖順的女兒,自然就容易期望較高,以致她們壓力比較大,出問題的機率就比較高。

這讓我回憶起三、四十年前,那時初中剛改制國中不久,升學壓力還很大,我發現輔導的學生裡,母親是小學老師的比例超過其他職業的家長。我聽一個媽媽說過,她教過的學生考上台大醫科、電機的人數很多,就無法接受自己孩子不能達到那個高度。

最近事件多少與人生勝利組有關,希望輔導的師資培訓機構,尤其是第一線的學校輔導單位,應設法防範類似事件發生。

這類事件除了人生勝利組的特色之外,輔導人員也可多注意外胚型的人格特徵者。這些人體型屬瘦長型,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外胚型,神經系統比較發達,比常人敏感得多,有時候會因此顯示更多文藝興趣與能力,也加深被認為聰明的印象,包括更高的期待,但其實未必承受得了。

現在輔導界互動機會似乎還不如我們當年多,輔導人員也需要充電或進廠保養,發生諸如此類事件,不只是社會新聞,也與學術界或輔導界相關;全國輔導人員那麼多,有人能計算國家經費有多少本益比嗎?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夏日陽光好刺眼 駕駛路上要小心!
乾眼症的不適症狀不只影響生活品質,還增加開車時的危險性,嚴重時更導致角膜病變影響視力。另外,開車一族長時間開車,雙眼受到紫外線、藍光等有害光線的傷害,加快了乾眼症的報到速度,甚至還有可能引發白內障。

植物生態樂園 多元玩法HIGH翻天
打卡熱點「金針花園區」至9月底,一般金針花花開燦爛,彷彿連綿至山邊,景緻優美。此外,還可踩腳踏船近距離欣賞水上金針花,亦可勇闖蝶豆花迷宮、品嚐蝶豆花起士饅頭等,以保育、欣賞植物為出發點,延伸更豐富的玩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