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當年力推國會減半,現在卻要增加席次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除了愛河、城市光廊外,高雄還有哪些好玩的地方?【KH STYLE高雄款】帶你瞭解高雄市吃喝玩樂好去處!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0/24 第41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黃國昌自導的寓言
聯合報社論 聯合/當年力推國會減半,現在卻要增加席次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經濟成果才是政權硬道理─日本大選啟示
民意論壇 修憲增國會席次? 又在炒短線
審議式民主 南韓邁出大步
習近平的剛性一中政策
愛台也愛陸 再多些盧麗安
公務員成砧板 不逃也難
線上學術倫理課「必修」 說笑嗎?
抗日的北韓時區
救國團歸屬 豈容黨產會信口雌黃
聯合筆記/在街頭隨意找雙B車開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黃國昌自導的寓言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選罷法下修門檻後,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成了首位通過第二階段罷免門檻的對象。諷刺的是,正是時代力量堅持調降門檻才促成修法,如今,黃國昌卻要率先上場試刀。

對於罷免案,黃國昌和時代力量決定「直球對決」,呼籲支持者出來投票。相較過去被罷免者都低調以對,希望降低投票率,黃國昌的做法並不尋常。顯見,黃國昌想把罷免案打成「改革與反改革」、「守舊派與革新派」的聖戰。

事實上,罷免之所以成案,和反不反改革、守舊或革新毫不相干,純粹只是修法造成。過去罷免的高門檻,著眼於維持選舉制度的穩定,讓民選公職、民代和選民不會在選舉後還不斷因為操作罷免影響施政。降低罷免門檻,是由「割藍委」而來,那本身就是一次政治操作。

那次政治操作,造成了「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即通過罷免」的低門檻。以黃國昌所在的選區看,只要超過六萬二千餘票支持,就算罷免成功。但上次立委選舉,僅黃國昌主要對手李慶華,就拿了六萬八千多票。這樣的罷免制度,難謂合理。

但再不合理,畢竟是黃國昌自己倡導的修法。無論用甚麼政治態度面對罷免,黃國昌一旦真被罷免成功,正好品嘗自己力推民粹修法的滋味。這頁民主篇章,也將如同寓言故事,警告所有濫用權力者:勿知法玩法壓迫別人,否則最後受害的,也可能反而是自己。

   
聯合報社論
聯合/當年力推國會減半,現在卻要增加席次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蔡英文在民進黨全代會拋出修憲議題,提出了十八歲公民權、人權條款、票票不等值、和建立權責相符的政府體制等四大方向。其中,除了十八歲公民權較具體外,其餘皆模糊不清,也因此一再被外界質疑,拋出修憲議題不過是為政治操作。直到近日民進黨修憲方向浮現,傳出有意改採德國「聯立制」,並增加立委席次,解決票票不等值問題。

所謂「票票不等值」,是一個弔詭的議題。究竟是「聯立制」好,或現行的「並立制」為佳,包括立委多少席次方為理想,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很大的歧義。在民主國家,「票票等值」當然是重要原則,卻不是至高無上的價值。以美國參議院為例,人口最多的加州和人口最少的懷俄明州,人口相差八倍,卻都只能選出兩名參議員。這雖是「票票不等值」,卻是各州權力均等的體現,亦不見有人質疑美國「違背民主原則」。

就選制而言,除非採取如德國式的聯立式兩票制,或者完全的比例代表制,否則很難避免「票票不等值」的情況。二○一四年時,仍是在野黨主席的蔡英文曾提議改採「聯立制」;但當時的情況,是國民黨仍穩居國會第一大黨。如今,民進黨穩居絕對多數,現行選制對最大黨有利,民進黨要求改成「聯立制」會不會只是幌子?

綜觀民進黨重新執政以來的諸多所謂「改革」,對象一概都對準對手和對手的支持者;因此,民進黨要改變選舉制度,大前提必然是「讓對手受傷」且「對自己無害」。因此,這次民進黨聲稱要改「票票不等值」究竟意欲為何,就很值得玩味。答案其實呼之欲出:一是縮減選民數較少的行政區如金馬澎及原民的立委席次,二是增加立委總席次。

區域立委的選區劃分,雖是以選舉人數為基準,但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每一縣市至少必須有一席立委。在此情況下,多數選區的選舉人數都在二十萬到三十六萬人之間,但台東、澎湖、金門、連江等縣人口都遠少於此數,連江縣甚至還不到萬人,即可選出一席立委。原住民部分也是如此,大約一、二萬票即可當選立委,這也是蔡英文念茲在茲的「票票不等值」。儘管原住民立委的部分涉及弱勢族群權益的照顧,民進黨未必敢輕言廢止;但是,把修憲戰術放在「一縣市至少一席立委」,是可以預期的。

在總體立委席次增減部分,同樣也充滿政治算計。當年民進黨喊出國會「席次減半」,學者皆警告這不符民主運作原則,也將嚴重損害國會的專業;但民進黨為掩飾執政不力,汙名化立院,一意孤行。如今,民進黨若又要把減掉的席次再加回來,卻要如何自圓其說?最諷刺的是,當年林義雄為推動席次減半而絕食,如今追求目標已被民進黨塗銷,他竟又出來推動《公投法》修法,民進黨還說年底前兌現。民進黨的價值與是非到底何在?

在泛綠立委未達修憲門檻的情況下,這些政治算盤未必得逞;但民進黨的目的非常清楚:是在透過政治宣傳,將這些訴求上綱為「改革」與「反改革」之戰。亦即,不論修憲、票票不等值或公投法,都只是擅權者的玩物而已。

說穿了,修憲只提「十八歲公民權」,卻不提「不在籍投票」、「通訊投票」,只是揀其有利者。執政者甚至還在回味《檢肅流氓條例》的「好用」,並動輒抹黑、抹紅人民,可見都旨在糊弄人民。其目的,只是為進一步削弱對手、鞏固自己的政權罷了。

有趣的是,在蔡英文拋出修憲議題後,綠委蘇巧慧立即提出「兩國論總統制」的修憲提案,馬上有數十綠委連署,卻隨即遭到黨內冰凍。這樣冒進與急煞車的過程,充分反映此次修憲根本缺乏全盤的觀照,也反映了民進黨修憲的虛實。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經濟成果才是政權硬道理─日本大選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日本眾議院大選於前日結束,執政的自民黨獲得壓倒性勝利,與公明黨一起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國會席次。此次自民黨大勝與在野黨分裂有關,安倍首相上台五年來,安倍經濟學的好成果也功不可沒。選舉結果出來之後,外資對日本股市充滿信心,大舉買進金融與鋼鐵等景氣敏感股票,昨日日經指數收在21,696點,創下21年來的新高。

到昨日為止,日股已經連續15天收紅,創下日股歷史新紀錄。這次的眾議院大選是從10月10日正式開跑,換句話說,大選開始之後,日股沒有一天收黑過。儘管市場傳言,日本政府動用年金基金等資源為這次的大選撐行情,但從選舉結束後外資繼續買進來看,日股有其基本面支撐。

旺盛的國內消費及好轉的世界經濟,帶動日本出口部門持續成長。內需外銷皆旺,國內景氣繁榮,安倍即使背負著森友、加計學園等醜聞陰影,但從大選一開始,自民黨就知道會獲得國會一半以上的席次,差別只是小贏或大贏。

自民黨大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野黨無法提出令人信服的經濟政策。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在2012年底之前的執政時期(當時名稱為民主黨),強調人的投資重於無益的水泥工程,因此縮減公共工程預算,廣發育兒津貼,卻引發社會對其執政能力的懷疑,認為其經濟政策只是灑錢。

民主黨下台後,上台的安倍提出三支箭經濟政策,以貨幣、財政及行政寬綁,帶動日本從2012年12月起進入景氣擴張期,到今年9月為止,已成就了日本戰後第二長的經濟繁榮期。五年來,安倍主導下的國會選舉也因而戰無不勝,民主黨就算改名為民進黨,仍拿不出具有說服力的經濟政策。

此次眾議院大選,民進黨代表前原誠司,眼見民進黨的招牌不堪使用,居然宣布民進黨不參選。至於名下國會議員,保守派議員入贅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所帶領的「希望之黨」,左派議員自行成立「立憲民主黨」,剩下的議員則以無黨籍參選。最大在野黨居然最後落到招牌不堪使用,令人不勝欷歔。

選前民進黨許多議員看好「希望之黨」,希望藉由小池在今年夏天東京都議會大勝的氣勢與自民黨抗衡。然而,小池本身選舉策略錯誤,踢走想加入「希望之黨」的左派民進黨議員,加上自身不參選,顯現出高傲的態度,引起選民反感。另一方面,選民也不買單小池的民粹型經濟政策。

小池出身自民黨,在意識型態與基本政策上難與自民黨區隔,經濟政策遂成為這次大選與自民黨的最大不同之處。小池的經濟政策有兩項重要主張,一是凍結消費稅增稅;二是2030年前終止核能發電。乍看之下,這兩項政策都對選民充滿吸引力,但仔細檢視政策內容,就會發現問題重重。

就消費稅而言,在財政壓力下,自民黨政府已經規劃於2019年10月起,將消費稅從現行的8%增加到10%。小池主張凍結增稅,卻未提出填補財政缺口的合理來源,使其政策充滿騙選票色彩。同樣地,小池的終止核能發電政策,只提出要邁向再生能源社會的模糊方向,終止核電之後的電力不足問題,卻沒有明確答案。換句話說,小池的經濟政策,口號美麗,卻看不到具體可行的施政內容,日本選民當然沒有那麼傻。

安倍上台後在所有的國會大選獲得勝利,最主要就是因為安倍創造出日本戰後第二長的景氣擴張期,日本各年齡層的失業率也一路下滑,目前已經低到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的水準。安倍執政能照顧好日本國民的生活,日本國民也以選票繼續支持安倍政權。這樣簡單的道理,同樣可適用於台灣政壇,不管是執政的民進黨或在野的國民黨,誰能提出具體可行、讓國民過上好生活的政策,誰就能獲得民眾最後的青睞。

   
民意論壇
修憲增國會席次? 又在炒短線
羅傳賢/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兼任教/聯合報

蔡總統於民進黨全代會上拋出憲改議題,為讓政黨席次符合比例、落實票票等值,將以適度增加國會席次為未來修憲的重點。然昨是今非,卻未見檢討民進黨上次修憲極力主張國會席次減半的謬誤,國人不禁要問議席的多寡與國會效率有關嗎?

民國八十九年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初期因朝小野大,除了歷經發放敬老福利津貼、工時案、核四停建案的激烈爭議外,並遇到股市崩跌,經濟衰退,失業率高漲等因素,導致朝野紛爭不斷,人民對政府信心下降,立法院又被指責為政局不安的亂源。於是民進黨籍立委王幸男首先發難,於九十年底召開的「立法院塑身記者會」宣示推動立法委員席次減半的訴求,同黨立委張學舜等七十九人隨即以有效提升國會效能和代表性,減少國家行政經費成本為由正式提案修憲,將立委名額縮減至一一三席。嗣民進黨第九屆第一次臨全會決議,對於國人至盼消弭的國會亂象,將提具體的國會改革方案,藉以改善立法品質使國會暴力不再發生,使立法院成為國家進步的助力,並以立委席次減半為立委選舉的主要訴求,隨後經其大力的鼓吹推動,終於九十三年修憲時達成立委席次減半的目的。

議員的席次的多寡與國會效率並無絕對的相關。以美國參議院及眾議院情形互相比較,參議院僅有一百席,而眾議院則高達四三五席,單以議席判斷,參議院的效率應高於眾議院,惟事實不然。由於眾議院議事權力較集中於議長和多數黨領袖手中,每位議員參加委員會較少,議題集中且較少事務,因此決策過程中,立法比較快速,提案較為正式,立法較為嚴謹。反之,參議院議員深具個人問政風格,缺乏組織忠誠及個人自律,且政黨約束力不強,每個議員參加委員會議較多,並允許自由辯論的權利,而使立法進度變為遲緩。足見,多數議員制並非是影響效率的因素,國會制度的有效約束才是提升效率的最佳方法。

國會席次適度增加並非毫無優點,但絕不可以炒短線的方式,用政治操作將其變成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主要關鍵,國會的改革並非單就議席的多寡來做考量,而應配合國會議事制度的改革來達成。

   
審議式民主 南韓邁出大步
朱雲鵬/台北醫學大學經濟學講座教/聯合報
南韓文在寅總統為了選擇是否重啟核電廠興建,組成了「公論化委員會」,以審議式民調的方式,隨機選出四七一位「國民代表」,集會聽取不同立場的專家意見,歷經多輪分組討論和大會討論後,舉行參與者的民調。日前結果出來,而且政府已經宣布將依照多數意見執行,復工續建兩座核電機組。文總統先前多次倡導此種「審議民主」,而本案則成為首個案例,創下民主優質化的新頁,驚豔四方。

西方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在多國實施至今,有其意義,但也產生了眾多缺陷。印裔美籍經濟學者巴丹在其名著「沙灘上的巨人:印度和中國」一書中,列出印度一人一票民主制度的問題:競爭性討好選民、圖利特定團體、議會欠缺實質討論、動輒動員群眾、決策死結打不開、反對黨不負責任、政黨從爭端中獲利、習慣性反對現任、選舉頻繁政策短視、公共服務品質下降、地方民主虛弱化、公共決策無力跳脫民粹。一言以蔽之,就是「盲目民粹」,也就是政治作為都是表演給民眾看,有表面而無真相,有謾罵而無討論,有現時而無遠見,形成集體選擇弱智化傾向。

同樣的決策死結,不也出現在台灣?歐洲很多曾發生財政瀕臨破產的國家像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那個不是一人一票?

如何保留民主的精髓,但又可以避免盲目民粹?審議式民調是一個可以被認真考慮的模式。此方法最早由美國史丹福大學費什金教授所倡議,是民主改革一盞希望的明燈。民主,不能被信口開河的名嘴、追求刺激的媒體、專事於表演的首長和民代所綁架,必須回歸到其本質,就是由人民聚在一起,經由反覆討論、辯詰、衡量的謹慎議論,做出多數的決定。一國或一個行政區範圍太大,不可能舉辦全民集會,故經由隨機抽樣,選出樣本公民,由他們經由審議過程,做出決定。依據統計原理,只要樣本數合理,這樣可以代表全國民意,而且可以反覆複製,結果會趨向一致。

最近筆者參與編著一本介紹審議式民調觀念的新書「理想國的磚塊:當盲目民粹遇到審議民主」,就報告了三個重要的審議式民調實驗結果。一是台灣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當國中畢業生各項表現同級時,應否用抽籤決定進入明星公立高中;二是台灣能源政策,包含是否應當廢止核電;此二實驗均顯示審議前後民調結果有顯著差異。三是中國大陸浙江省溫嶺市澤國鎮引進費什金教授的方法,審議當地公共建設預算項目的優先順序。

當然,這些都只是起步,離未來的實際運用,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很多的配套要建立,例如是否應當比照美國的陪審團制度,規定公民被抽到擔任陪審時,無正當裡由不得拒絕…等。但是,與其每日為盲目民主、決策死結、一事無成嘆息,何不儘速開始往民主優質化的方向前進?我們非常興奮地發現,南韓文在寅已經踏出了漂亮的第一步。

   
習近平的剛性一中政策
陶在樸/陸委會前諮詢委員(桃園市/聯合報

十九大政治報告出爐,許多坊間預測受到檢驗,諸多預測案例中以關鍵詞的方法最流行。許多人以為關鍵詞是政策核心內涵的投射,其實未必,我們以中共十六大到十九大的歷屆報告為例。

在比較之前必須做好幾個準備,第一選擇文本,第二利用工具(而不是人工)統計字元總數,第三統計字詞出現次數,第四利用工具分詞和計算詞組的數目。

十六大文本是二○○二年江澤民總報告的第八部分,題為「一國兩制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共一二四八個字元(各文本皆不含空白)。十七大文本是二○○七年胡錦濤總報告中的「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部分,全文一二○六個字元。十八大文本是二○一二年胡錦濤總報告中的「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部分,全文一二○六個字元。十九大文本是二○一七年習近平總報告中的「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部分,全文共一一○四個字元。

先來看三個基本的正面關鍵詞:「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和「和平統一」。以「一個中國」為例,十六大報告出現五次,十七大五次,十八大四次,十九大只有三次。「一國兩制」十六大報告出現六次,十七大五次,十八大四次,十九大四次。「和平統一」十六大報告中出現七次,十七大六次,十八大五次,十九大只有二次。以上三個關鍵詞出現次數最少的是十九大,難道可以說「一個中國」的政策強度在習近平時代突然減弱了嗎?

再來看負面的關鍵詞,如「分裂活動」、「台灣分裂勢力」和「台獨」,在歷屆報告中出現次數少的仍是十九大,難道可以說:「台獨」和「分裂活動」已經無關政策宏旨嗎?當然都不是。

表述政策的關鍵詞未必與政策的強度和持續性正相關。什麼才是政策文本的根本分析方法?這是尚未解決的問題,就目前狀況而言也許「語境分析」(上下文分析),會得出比較合適的結論。根據習近平政治報告語境,六個「任何」的疊加短句才是他區別於以前諸公關於「一個中國」的關鍵意涵: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一種商品其需求量不因價格變化而變化,經濟學上形容為「需求的價格剛性」。類此,一項政策不因政策受體的拒絕或接受而改變,那麼我們可以形容為「政策剛性」。習近平時代的一個中國的政策是剛性的。

也許你看過康納曼的《快思慢想》,大腦的運作方式區分成兩種,分別為「系統一」和「系統二」。系統一代表的是反射性的直覺思考,系統二代表的是按部就班分析的理性思考。政策關鍵詞分析相當於對政策「快思」的直覺,而政策的語境分析相當於對政策「慢想」的理性分析。政治直覺往往是錯誤的。

   
愛台也愛陸 再多些盧麗安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台北市/聯合報
台灣有許多來自台灣以外的配偶,特別是三十年前開放探親後,因為語言相通的關係,一半以上的比例是大陸籍配偶。他們來到台灣,組成了台灣的家庭,也就應該是台灣人了,可是從法律上,卻是處處受到歧視(和原其他國籍配偶比較)。

拿到身分證的時間、應考試服公職的權利,前婚姻子女來台依親……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政府、台灣社會看陸配,也總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他們也常常被問到,「你是愛台灣,還是愛大陸?」

「怎麼會問這種問題呢?」一位陸配說,「我父母住在大陸,自己跟子女是台灣人,當然是兩個都愛啊!」

會問這種問題的人,通常內心想的是,「如果台灣跟大陸起衝突,你會站在那一邊?」從現實來看,如果台灣跟大陸起衝突,其實,你會慶幸自己的家庭中,有一位了解大陸的人。你會慶幸,台灣的陸配愈多,這個「兩岸衝突」的假設發生的可能性就會降低,連問都不必問。

而大陸,也有「台配」,這一次的十九大,就有一位黨代表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盧麗安。她也被問到「愛台灣還是愛大陸」,回答令我拍案叫絕,她說:「現在是二○一七年,不是一九二七、一九三七、一九四七年」,「要有信心、有勇氣,不要再糾結於過時的、對立的意識形態。」

的確,現在已經不是國共內戰的年代,也非「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時期。現在是大陸國力蒸蒸日上、兩岸交流密切、台灣對陸一年近千億美元順差的時候。

如果硬要把台灣與大陸看作敵對的兩方,那麼大陸這個「敵人」,對台灣也未免太好了,一年讓台灣賺近千億的順差,時不時還買些農產品,讓陸客為台灣帶來外匯,送陸生來台灣,作戰時的人質。

捫心自問,今天的台灣,有多少人可以說,自己沒有因兩岸貿易而得利呢?科技新貴不用說了,台灣的科技業已經成為兩岸產業鏈的一部分;觀光旅遊業也重視陸客,影視產業更視大陸為重要的市場之一。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問「愛台灣還是愛大陸」不是自我矛盾嗎?

今天的台灣政治人物,不管是統也好,獨也好,都主張兩岸要密切交流,和平發展,就連「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賴清德院長,也拋出「親中愛台」,那麼顯然政治人物有義務,真心真意的從自己做起,進而影響他人,讓「愛大陸」與「愛台灣」成為一個並存的命題,如此,「良制一國」的選項也就有了平等的動力。

   
公務員成砧板 不逃也難
洪長源/公(彰縣二林)/聯合報
據統計公務員離職率持續升高。離職的以年輕、高學歷者比率較高。

許多民選首長存著當皇帝心態,因為是民選,為所欲為,自認為手中握有斧頭,要砍要殺隨他,美其名為適才適用,其實是排除異己。

又政客操弄族群對立,政黨寧願犧牲公務員選票,討好農工選票,所以年金改革,公務員成了砧板,也被汙名了。因此年資到了,能退就退吧!未符退休條件,趁年輕另謀他就吧!

改善公務員的升遷制度,不受政黨選舉影響,給予公務員應有的尊嚴,公務員自會努力從公,不輕言離職。

   
線上學術倫理課「必修」 說笑嗎?
朱鳴/大學教師(台北市)/聯合報
學術倫理問題是台灣高等教育的痼疾,不定時要發作一次。此次教育學術單位開出來的藥方是要求科技部計畫主持人、研究所新生完成線上倫理課程並通過評量。承接教育部線上倫理課程計畫的教授稱讚「教育部有肩膀」、為「最具有『教育經濟』的選擇」,也有部分學者認為「罰全國教師與學生上形式化的倫理課,是世界笑話」。真的,要教師與研究生全體一起上學術倫理真的既不符教育經濟,也是笑話。

研究所的訓練,除研究方法本身應講授學術倫理外,各門課的報告,也是琢磨研究生的學術倫理。因此,不以研究方法為核心,另求獨立認證,額外增添成本,已非成本最小之選擇集合,當然不會是最適決策。如認為研究所研究方法、量化方法、質性研究等專門之研究方法課程,以及各課程之授課教師,皆不具學術倫理觀念,無法傳授研究生學術倫理,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現在問題不是大家知不知道學術倫理,而是缺乏監督、落實,甚至反其道而行。許多學術倫理案件在成為新聞焦點或是法院判決前,即見諸於相關校系的教評會,只是大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被檢舉至教育部,教育部也只會要求學校評議,學術倫理案件就在這些行政過程中被搓掉了。而學術單位在聘請學術倫理講座教授時,亦不乏身繫違反學術倫理醜聞之教師,顯示各單位在面對學術倫理講習、培訓,也只是行禮如儀。

首先教育部應認定學術倫理問題非大學自治事項,必須由獨立單位統一處理。其次是監督各校研究方法、學術倫理講座之師資是否不適任,是否曾違反學術倫理。提高教師觸犯學術倫理之罰則,讓學生有因學習環境不當而觸犯學術倫理的免責事由,避免師公帶壞老師、老師帶壞學生的學術倫理崩壞迴圈,以及改變學生扛起學術家族世代承襲學術倫理不端責任的失衡現象。

   
抗日的北韓時區
劉順達/教(台北市)/聯合報
近日,網路上對於台灣時區擬改成與日本、南韓相同一事,提出各種正反意見。但好像遺漏了兩年前北韓「調時」的經驗與背景。

北韓於二○一五年八月七日突然宣布自十五日光復節七十周年日起,訂定「延遲卅分鐘」,以符合越過朝鮮半島中央的東經一百廿七點五度基準為標準時刻。

北韓提出的理由有三:一是清除日帝遺留的殘渣;二是調回一九○八年韓國原先所適用的一百廿七點五度;三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於一九一二年依據朝鮮總都府指示,強制配合日本標準時間東經一百卅五度至為不合理。

韓國人不分南北韓,認為日本人強占整個韓國領土不說,甚至搶劫韓國標準時刻,涉嫌無法寬恕的犯罪行為。

從北韓「調時」背景來觀,台灣改時區不僅僅是與中共區隔的單純問題,必須「慎終追遠」。

   
救國團歸屬 豈容黨產會信口雌黃
薛春光/救國團新北市指導委員(新/聯合報
黨產會「救國團是否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聽證會發展至今,儼然是政治踐踏法律,只有轉型正義,沒有法治與真相的一場批鬥大會!

依最高法院一○六年針對救國團志清大樓訴訟案的確定判決「救國團在民國四十一年到五十八年間,隸屬於國防部,屬政府機構;五十九年到七十七年間為社會運動機構,屬非法人團體;七十八年以後為公益社團法人,屬社會團體」。試問救國團早期既屬政府機構,怎會是國民黨附隨組織?黨產會既為行政機關,依法應遵照最高法院的確定判決處理,不得為不一致之認定。如今仍執意在廿四日召開第二次聽證會,其正當性與合法性令人高度質疑。

救國團第一任主任為蔣經國,其身兼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及國民黨委員。報載救國團當時透過中央委員會回報蔣經國,以及蔣中正曾在中常會會議紀錄對救國團青年工作做出指示。這是執政黨對施政負責的實際運作,豈能以此就謬稱救國團是國民黨附隨組織?民國四十年初正值兩岸烽火連天,政府無不竭盡所能動員,因此有全民國防及全民總動員等舉措以維繫國家生存,這是歷史的真相。

日前媒體報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赴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開會,引起爭議。顧立雄說,金管會確實有「金融監理」獨立性要顧及,為避免引起非議,「智庫部分,以後就不去了」。顧主委應認為參與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會議是執政黨員義務,因此類推,國民黨與救國團的關係應如出一轍。但是,我個人從年輕參加救國團活動到現在擔任新北市救國團指導委員,一路走來,我的觀察,套用顧主委髮夾彎的理由,救國團一直很「獨立」。

救國團在六十五年發展歷程中,為執行政府力有不逮之政策而獲補助,有勞務對價關係。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行政機關得依法規將其權限之一部分,委託民間團體或個人辦理。委託所需費用,除另有約定外,由行政機關支付之」。此與政府補助各團體或基金會等協助踐行公共政策及照顧義務,並無不同。大法官釋字第六六一號解釋:行政給付乃具有公共利益,是屬於行政機關透過人民提供勞務來達到行政機關應承擔的行政任務,應給予一定補償。

現今的救國團在廿八年前已正式登記為公益社團法人,其身分、目的、任務已明確定位為中立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黨產會執意行使非法且違反人權的作為,這是轉型正義?提醒蔡政府,人民期待政黨輪替,乃希望激起國家向上提升的力量,而非執政者掌權後的恣意報復。

   
聯合筆記/在街頭隨意找雙B車開
蕭白雪/聯合報
前陣子到德國出差,公務行程結束後跟朋友約了碰面,因為聊得太開心,結束用餐後,朋友當場用手機訂了輛停在餐廳附近的寶馬車,送我回旅館。

這年頭,世界各大城市幾乎都有像台北YouBike的分享單車,透過類似悠遊卡一刷,或下載App後手指動一動就可騎走,幾乎已成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連汽車也跟分享單車一樣可以隨點隨開,只見朋友用App訂了餐廳附近街道上的一輛寶馬車,我們用完餐後,在距餐廳門口不到一百公尺就上了車,不需要車鑰匙,只見朋友用接收到的密碼解鎖、發動,隨即上路。

後來才知道,德國雙B汽車如今在多個城市都已比照分享單車概念,推出分享汽車,民眾只要上網登記、下載App,就算不買車、照樣隨時可在柏林開著雙B汽車當交通公具。

朋友分析,分享汽車的租車費用以每分鐘計算,從餐廳送我回旅館,他們再開回家,在深夜沒什麼車的情況,估計大約開半個多小時,費用比叫計程車或Uber便宜,沿路若想繞去其他地方晃晃,隨時可停車、還車,等需要時再訂,不只更便利,而且更有自主性。

共享汽車外,德國鐵路公司也推出小型無人駕駛公車,同樣透過共享經濟的概念,只要上App訂車,就可服務偏遠地區的民眾,接送乘客往返火車站,一輛車最多可沿途接送六名乘客。另外還有分享電動汽車、電動摩托車等其他交通工具可連結選擇。

南部巴伐利亞邦則有熱門溫泉區,已發展用小型無人駕駛公車接送民眾從車站或從住家去泡湯等各種用途。

這個汽車生產大國,如今同樣討論起無人駕駛車的興起,未來因應氣候變遷,減碳如何結合智慧城市發展,分享汽車與無人駕駛車都越來越盛行。福斯集團負責相關業務的主管預測,未來四年內,無人駕駛電動車就會攻占城市裡的大街小巷。

如果未來智慧城市的圖象,是越來越多大眾運輸與各種分享交通工具、自動駕駛車,政府的前瞻計畫究竟夠不夠前瞻?

   
全智能時代 台廠備戰!誰能吃香喝辣?
國內科技廠商一向在硬體開發、設計及製造上獨步全球,也有與國際大廠合作開發的經驗,可望爭取相關商機。物聯網、認證技術、人工智慧及商務串聯將是相關商機能否成形的重要關鍵,投資人可從上述角度分析產業、尋找潛力股。

認識帕金森氏症前兆
康乃爾醫療中心帕金森氏症專家漢屈克里博士指出,除了喪失嗅覺及認知出現細微的改變,「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是最顯著的前驅症狀。出現兩種以上上述危險因子者,不妨考慮找神經科醫師仔細檢查。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