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從民進黨遭竊談國門竟處處洞開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好讀人文歷史報】以生活化方式,讓你輕鬆認識歷史上的大小新鮮事,並從全新視野觀照歷史。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8/07 第4047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納粹禮與三字經
聯合報社論 聯合/從民進黨遭竊談國門竟處處洞開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大陸大查稅 政府應扮台商後盾
民意論壇 爭取頂尖人才 玉山計畫能光耀台灣?
研究環境「水患」 撒錢整治先抓漏
三大方案 攬才留才
資本全球化 養出「郭老大」與「高老三」
缺電沒對策 憑啥喊廢核
供電都不夠 還奢談輕軌
安倍內閣改組 能贏回信任?
聯合筆記/那些忽悠人的景點
找回真正的台北知府陳星聚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聯合報黑白集
聯合/納粹禮與三字經
聯合報黑白集/聯合報
兩名大陸旅客在德國國會大廈前擺出納粹禮姿勢拍照,當場遭警方逮捕,罪名是「使用非法組織的象徵」,後各以五百歐元交保。台灣去年經歷高中生扮演納粹事件,許多人仍缺乏價值意識,這次事件也許可提供更多參考。

那兩名大陸客並未扮成納粹,也未高喊口號,只是基於好玩擺出納粹手勢,隨即遭到拘留。可見,德國對納粹幽靈復活的戒慎恐懼,絕不會因為你無知,或者因為你是外國人,就覺得情有可原。

反觀台灣,高中生穿著納粹軍服,歷史老師更扮成希特勒,在校慶中熱鬧演出;受到批評後,還強辯「我們做錯什麼」。並有成大教授為之辯白說,納粹軍服「氣質優雅,剪裁合宜」,學生為什麼不能穿?有網友則稱,台灣人對歷史罪人的「包容性」向來很高,以此沾沾自喜。在這種「零價值、唯娛樂」的教育底下,學生出國不會做出傻事嗎?

除了德國,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曾受侵略的國家,也都視行納粹禮為非法行為,警察會約束並阻止。在瑞士和瑞典,則視納粹禮為一種「仇恨犯罪」,可處以罰鍰。納粹曾是許多民族的共同創痛,年輕人任意模仿,是無視他人之痛苦。

同樣在德國,最近有個台灣交換學生不小心在超市撞到人,對方用台語三字經罵他,這名學生竟如獲至寶地上前認鄉親,更被寫成一則「一聲國罵,感動認同胞」的新聞。台灣認同的無厘頭及無堅不摧,讓人無言。

   
聯合報社論
聯合/從民進黨遭竊談國門竟處處洞開
聯合報社論/聯合報
一名台籍陸生日前在立法院丟水球,遭綠委上綱為「國安危機」,這顯然不知什麼是真正的危機。近日一名韓籍國際慣竊輕鬆出入我國機場,如入無人之境,不僅侵入民進黨中央黨部行竊,遭日本遣返後,更輕易逃出我機場揚長而去。正當國際恐怖主義分子四處流竄,各國都在加強戒備,但台灣國門卻境管鬆散而保安無方;這種形同未設防的國安戒備,讓人駭異。

依刑事警察局的說法,侵入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竊嫌為國際刑警組織鎖定的韓籍慣竊趙準基,曾在多國飯店內偷取旅客財物,這是他首次來台。問題是,一名國際慣竊不下榻金流、人流聚集的信義區,卻直接選中位於不起眼商業樓層的民進黨中央黨部犯案,得手區區九萬元,實在不合情理也不可思議。

這名竊嫌在一日清晨侵入民進黨中央黨部,當時黨中央無人上班,是可以理解之事。但是,以執政黨中央地位之重要,出入達官顯貴之眾,機密情報流通之關鍵,該大樓居然未加強安全部署也未設全天候警衛,保全機制連一般企業都不如,實離譜之至。根據民進黨的說法,因為黨工忘記關側門,致讓竊賊有可趁之機。國安單位和執政黨保安觀念如此鬆散,更是不合情理也不可思議。

趙準基行蹤之所以被我警方發現,是因為日本有效掌握情報,直接在日本國境大門把他攔下,將他專機遣返台灣。兩相比較,日本境管單位的情報掌握與國門控管能力,顯然高出我國甚多。台灣雖非國際刑警組織成員國,但我國和國際刑警相關單位關係不差,情報流通也算順暢。我境管單位未能將趙準基阻絕於境外,或許是未獲得相關情報,也可能是取得情報卻輕忽以對,因此任他長驅直入。甚至,當趙準基都被日本遣返台灣了,有關單位還不當一回事,未對他作任何特殊看管,因此,趙嫌輕輕鬆鬆就從機場尋隙逃逸。

換言之,無論是事前的預防,或事後的補救,原應是「關關難過」的把守,卻變成國門「處處洞開」的險象。這更是不合情理與不可思議之事。

民進黨中央雖一再強調,僅有區區九萬元的財物損失,未有任何電腦或文件的流失。然而,趙準基為何首次來台,一出手就選中民進黨,且順利進出?當年美國的水門事件,最初也只是因一名警衛發現民主黨全委會辦公室的門鎖有異,以為是個小竊案,直到發現連號大鈔與電話簿才扯上白宮,更在媒體鍥而不捨的追訪下,揭開了世界級大醜聞。民進黨這次竊案或許無法與水門案相比,但絕對不能等閒視之,宵小作為亦可能危及國家安全和情報保防,國安部門務必釐清所有疑點,誠實向社會交代。

本月十九日世大運就要開幕,將有來自一五○個國家、超過一萬二千名選手參加,反恐維安如何做到滴水不漏成為重大考驗。警政單位雖一再保證,我們已得到相關國家援助,一定會做到「反恐零時差」;然而,隨便一個「國際慣竊」便能讓維安保證破功,國安和警政部門還有顏面自誇自吹嗎?

在反恐威脅下,各國飛航安全與國門防控把關都日益趨嚴,連電腦設備都不放過,何況是國際刑警組織點名的慣犯當然要禦敵於境外。即使不能事先防堵,也得有能力在事後追緝,解除社會遭破壞的威脅與風險。然而,今年小港機場和桃園機場都發生旅客翻牆逃逸事件,可見我們的國門是門戶洞開,移民署把關無力更是難辭其咎。

國門安全原是主權國家的能力展現,更是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政府相關單位必須對此案疏失務實檢討究責,以台灣的現實條件,我們的國安真的不容有再犯錯的權利。趙準基昨天落網,至少警方稍稍扳回一點顏面,但是,亡羊補牢的工作恐怕要比逮人困難許多。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大陸大查稅 政府應扮台商後盾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日報
近一年來,大陸連續推出三個有關嚴格查稅的法案,使得台商面臨嚴峻繳稅補稅及可能被懲罰的問題。當然,台商本來就應該誠實納稅,但是因為兩岸特殊的關係,台商在面臨租稅及相關訊息交換時,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困擾。我們覺得現在台商可能面臨的問題,政府部門應該設法透過兩岸協商,來協助解決或減輕台商可能面對的困擾。

首先,大陸在去年6月推出「關於完善關聯申報和同期資料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簡稱「42號文件」,主要是在減少台商透過移轉定價的方式,達到規避稅賦的目的。新的移轉定價要求會計資訊更為透明,而且企業的利潤必須更具一致性。比方說,大陸台商子公司的利潤很少,但是台灣母公司的利潤卻很高,然而這家公司大部分的生產都在大陸,這就出現利潤不一致的情況,顯然這其中就可能有移轉定價的問題。

其次,大陸在今年1月推出「非居民金融帳戶涉稅信息調查報告」,要求大陸與香港的存款在600萬人民幣以上的帳戶,都必須主動交代資金來源,這也可以說是大陸版的「肥咖條款」。這使得台商很難再把金錢藏匿在不同的帳戶當中。

第三,大陸在今年5月推出「特別納稅調查調整及相互協商程式管理辦法」(即CRS),簡稱「六號公告」,又稱為「反避稅條款」,因為它要求跨國之間的母子公司的相關資料都必須透明申報。然後,母子公司兩國之間的資料,可以透過政府交換,於是母子公司的訊息就會完全公開,整體企業的利潤與相關資料就會更為透明,使得企業想要避稅就更為困難。

其實早年台商剛剛赴大陸投資時,經常享有所謂的「兩免三減半」等各式的租稅優惠,現在隨著中國大陸租稅制度逐漸完善,台商當然必須認知未來必須更為誠實的納稅。

但是,現在台商面對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單單租稅的問題,還有許多會計資訊認定的問題。比方說,以前有很多台商透過第三地設立紙上公司,再轉往大陸進行投資,這其中有很多是經過如巴哈馬等租稅天堂再轉往大陸去投資的。現在大陸想要去查核移轉定價,但是租稅天堂的公司並沒有實際營運,所以無法拿出合理的移轉價格,因此移轉價格可能就會由大陸單方面認定。

如果大陸把台商子公司的成本認定太低,而造成大陸子公司的利潤被高估,台商被要求補繳的稅就會高很多,而造成台商無法承擔。

另外,六號公告的反避稅條款可以讓台商母子公司的訊息充分揭露,從而讓雙方的政府都可以更透明的查核台商的租稅。因此,台商如果有在大陸或者第三國家生產,那麼這些國家之間的會計資料都可以互相流通。但是,因為台灣很少跟其他國家簽署CRS,因此反而是我們的政府拿不到台商在海外生產的相關資訊。

其實,兩岸在2015年12月已經簽署了租稅協議,但是仍在立法院等待審議,尚未生效,其中就處理了移轉定價及避免雙重課稅的相關問題。如果此一協議生效,可以鼓勵台商把海外紙上公司遷回台灣,然後利用台灣的工廠提供實質的生產資料,來與陸方協議合理的移轉定價,就可以解決台商大陸利潤可能被高估的問題。

另外,兩岸租稅協議當中也有關於「受控外國公司」(CFC)及「實際管理處所」(PEM)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透過兩岸協商,要求台商主要的繳稅地點放在台灣。因為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5%,而台灣只有17%,如果雙方有合理的移轉定價協議的話,理論上來說台商是有意願把海外紙上公司及利潤都移回台灣納稅的。

總而言之,台商現在面臨大陸嚴格查稅的困擾,一方面要誠實面對,其中也有很多是因為歷史及兩岸特殊關係所造成。政府有責任與對岸協商,來協助台商解決或減輕這些問題,而且最終的結果可能對台灣反而是有好處的,所以政府應該更積極的面對此一問題。

   
民意論壇
爭取頂尖人才 玉山計畫能光耀台灣?
余子吉/芝加哥DePaul大學教授(美/聯合報
教育部提出玉山計畫,擬以六五○萬年薪爭取國際頂尖人才,直逼美國頂尖公立大學教授平均薪資,確實有相當魄力,值得喝采。

但如何定義頂尖人才?這個問題恐不易有一致答案,但多數人應會接受,像徐賢修、李家同應都可算是頂尖的頂尖人才。七○年代他們會回台灣,顯然不是因為薪水。五年前政大把唐揆從美國普渡大學延攬回國擔任商學院院長,他曾說「有些成就感,是金錢無法比擬的」,當時推動的彈薪制度有發揮一定功能,但看來成就感是更關鍵。

以我大學同學來看,周景揚現擔任中央大學校長,無疑是頂尖入才;當年班上「南北雙雄」,現都在為台灣貢獻。吳瑞北是前任資策會執行長,王南雷是前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親攬回國主持小蘋果園計畫,後也銜命在矽谷成立台灣創新創業中心是首任執行長,但政權改組後換下來。台灣現在就有許多頂尖人才為促成台灣成功及進展奉獻,問題是社會有沒有給予對等的尊重。

高薪可以買頂尖人才,但未來不一定是頂尖,也不一定會有頂尖表現。像八○年代,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設立百萬講座禮聘E. W. Dijkstra。他是當時三位全球頂尖計算機科學家之一,是頂尖人才毫無問題。但他一九八四到一九九九年任職期間,卻看不到有重要研究成果發表,也未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有因他而重大進展或排名提升,甚至聽到來自「內部」批評,他對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是負債超過資產。「橘逾淮為枳」的故事,並非不常見。

玉山計畫也沒有辦法買回信譽。台灣學界的薪資結構盤根錯節,沒有立法配套,玉山計畫仍將只是短期方案,能達到的價值與效益相當有限。台灣有些很快要退休的教授(這其中包括不少我的同學),未來每月可能要減少三到四萬元的月退收入,我希望這不是真的,一面鉅資推動玉山計畫,一面大砍過去回來的頂尖人才,這理念上說不通。

今日在台灣人工智慧(AI)非常熱門,但不知多少人知道李家同堪稱AI開山祖師?當年在台大念書時有位客座教授開授AI的課,就用李家同的書當教科書。如要談AI,他絕對可稱為頂尖人才,他的見解十分中肯且精闢,但似乎只能在網路出聲。主政者是否權力傲慢,還是能禮賢下士,這也是成敗關鍵;如果沒有這種認知,玉山計畫就是出再多錢,一樣是不會成功的。

一九九○年矽谷結合美台科技產業菁英,成立玉山科技協會。以「玉山」為名,取其高瞻遠矚、源遠流長之深意,也象徵逆境中追求卓越,建立高峰的精神,希望建構「科技、人才、創業、投資—全球華人知識經濟共同體」,推動知識經濟。玉山計畫若能在這個脈絡下規畫設計,也許有機會永續推動,光耀台灣。

   
研究環境「水患」 撒錢整治先抓漏
廖新田/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聯合報
每當國家出現各領域重大危機,為表示負責,編列預算變成是負責與卸責的最好出路。但我們心知肚明,治水預算越編越多,仍到處淹水,就找個氣候變遷理由等無法控制因素卸責;學術專才外流,提高待遇誘因,彷彿人流問題立馬止跌回穩。

編預算成了治疾偏方:預算一編,世界隨即變得有美好想像,百姓的怨氣有了出口,至於有沒有成果,幾年之後,誰還記得?終究成了口水之戰。總之,編列預算,彷彿成了治理的萬靈丹。

最近,科技部高調宣稱要調高每月研究主持費,嘉惠「入選」的研究者。有沒有注意到外界對科技部充斥學閥的批評?有沒有留意每年學界對評審專題研究審查的惡評?反覆出現學術倫理弊案而玷汙台灣學術聲譽的共犯結構有清除了嗎?如果制度不透明,這些民脂民膏難保不落入學閥群體口袋,那麼,增加經費的意義何在?治研究環境的「水患」,此時或許可學學自來水公司的做法:抓漏,簡單有效。

很多事情是其實是用心問題,不是錢的問題。一堆錢放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單位、或別有用心人士的口袋裡,永遠只有揮霍,另類地圖利學閥及其集團而已。繼續編列,只是繼續雨露「偏」沾,無助於整體台灣學術研究環境的改善。

請立委們監督:科技部花預算前先提出一分自我改善計畫。

   
三大方案 攬才留才
李彥儀/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台北市/聯合報
教育部推動玉山計畫係屬國家級人才計畫,期透過「玉山學者」、「高教深耕計畫彈性薪資」、「教授學術研究加給提高十%」三大方案,強化我國國際攬才及國內留才。

各大學在玉山學者的審查上具有相當高自主性,玉山學者由各校提出,送交跨部會組成之國家級委員會審議,將考量資深學者與年輕學者不同特性,並依不同學術領域進行審議,即使學校所提申請人未通過審議,各校仍可使用高教深耕計畫經費繼續延攬或留任人才。

高教深耕計畫新增廿億元預算,協助各校規劃彈薪方案留才攬才,核給規定授權學校自主訂定。

為擴大教師間學術研究加給差距,調增教授級學術研究加給十%,以留任教授;並新增私校獎補助款五點五億元預算協助留任教授。

   
資本全球化 養出「郭老大」與「高老三」
李清潭/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高雄/聯合報
這裡的高「老三」指的是高雄由全台第二大城市退居老三的地位;而郭「老大」指的是近日呼應川普政策到美國投資的全台首富郭台銘董事長。他們最近的動態,都躍升新聞媒體的重要版面,引發不同觀點的討論,也成為市井小民的茶餘飯後議題。

但是,值得注意的,在郭「老大」和高「老三」的動態之間有什麼關聯性呢?而這個關聯性又有什麼意涵,值得我們正面反思,並積極因應嗎?

首先,郭「老大」到美國的鉅額投資引發「商人無祖國」與「祖國無商人」的討論,而高「老三」的城市排名退步也併發了祝賀與歸責的評議,如從兩者背後資本出走的根源剖析,正由於鉅額資本從台灣出走引發的跟進效應,與自上個世紀的九○年代開始,高雄的去工業化過程中,資本出走的浪潮實則產業外移和卸除重工業至今餘波蕩漾。

其次,對應於資本出走的自主性,以國家權力為核心的治理機制,不論是中央或是地方層級,並沒有認識到資本做為全球發展到社區發展的樞紐角色。審慎觀察,台灣的政經決策者甚至在「全球視野與在地行動」的口號下,缺乏對於全球化年代中資本動態與動能的正視。

所謂的「商人無祖國」和「社會增加帶動」諸語,只是倒果為因的表面化敘述,真正造成這樣變化的動力,正是經過精準計算和追求利潤的資本運動。這種資本的自覺性表現的正是唯利是圖、擇優而棲,既不必譴責郭「老大」,也不必歸咎於高「老三」。而當面對兩個現象的警訊,我們應該進一步正視台灣在全球化過程的今日處境,為何是這般的茫然與無奈,恰如「悶經濟」所形容的悶呢?台灣的社會菁英為什麼無視於以資本為手段的全球治理及其實現方式呢?台灣的政經體制為什麼無法回應,以資本為工具的全球治理的價值取向呢?這些困境伴隨的效應將是產業褪色、繁華攏是夢、就業衰退、何日君再來?

對此,一方面,面對「資本為全球治理的樞紐」,在觀念、視野與因應步驟等,我們必須對於資本出走的效應防範與治理,提出全球治理正面的、積極的論述與政策作法。另一方面,各級國家權力體制必須重新調整,認識全球化年代競合形勢的現實,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潮流中,跨越冷戰對峙、福利國度的過往七十年舊框架,擘畫新一輪的政經對策。

眼下台灣,具體的政策作法,一是必須重建財經技術的經營團隊,使之具有全球化年代的視野與作法,二是新世代的政策執行者必須對資本具有溝通、協調與治理的能力,最後是一套可落實責任政治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政策與思維。

   
缺電沒對策 憑啥喊廢核
蕭思源/自由業(台北市)/聯合報
氣溫節節高升,明顯感受今年的溽暑難耐。尤其是密閉式空間裡,沒有冷氣空調,真是會有活不下去的苦。中午時分行走於大馬路,一定會有太陽吃人的感覺,本能的反應,快快躲回屋內。在這麼大熱天強忍著不吹冷氣,肯定會被認為是和自己過不去。

大家都該以行動支持政府節能政策,政府也該在平時就對民眾宣導節能,養成節能好習慣,絕對不能只在缺電危機時才喊著節能。但政府既然堅持廢核主張,就該對任何狀況下的供電需求早作評量,不能到了供電吃緊,才下令公務機關中午不吹冷氣,這根本是無能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政府若沒有能力做到電力供應充足,滿足民眾生活與經濟發展需要,應對之策技窮如此,是沒有資格喊反核廢核的。

要問問這些反核廢核主張者,大熱天為節能而不吹冷氣,如此降低生活品質是他們願意承受的嗎?縱使他們個人願意做此犧牲,又如何能要求其他國人也都如此?又若說反核廢核主張與吹不吹冷氣是兩碼子事,那也成了不管缺電與否,都不干我的事,反正天熱就是要吹冷氣,這就是典型的只在乎自我,卻又責任不在我,和民進黨政府只能應付一時的能源政策,同樣是不講理的說法。

要解除供電危機,只有等一場大雨降下,或期待立秋過後,氣溫總會有下降的時候。民進黨政府沒膽卸下反核廢核的神主牌,縱使有天大壓力,也不讓封存的核四發電。若要問以後還會有缺電危機嗎?還會要求公務員不吹冷氣嗎?民進黨政府會給什麼答案?可信嗎?

   
供電都不夠 還奢談輕軌
王子榮/自由業(台中市)/聯合報
尼莎颱風襲台,造成花蓮和平電廠的輸電鐵塔倒塌,政府以供電不足為由,要求公務部門中午關冷氣共體時艱,現在又傳出台中火力發電廠一號機因為破管而停機,讓供電問題雪上加霜。這些意外,都一再顯示台灣目前提供的電能不足。

諷刺的是,政府大力宣傳的前瞻計畫,有許多建設是需要高耗能的輕軌,台灣目前連基本的電能供給都出現了問題,試問在各地建設輕軌,有足夠的能源來供給這些輕軌運行嗎?

過去政府建設許多蚊子館,已經讓多數民眾非常詬病,如果此時還要硬推前瞻計畫,更只是凸顯政府的蠻橫與傲慢,看不到其謙卑與傾聽民意的態度!

   
安倍內閣改組 能贏回信任?
陳鵬仁/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台/聯合報
日本安倍晉三內閣於八月三日進行第三次內閣改組。根據讀賣新聞的輿論調查,因此其支持率稍稍上升,為四二%,但不支持率是四八%,比支持率高,說明安倍政權面臨極大的挑戰。不支持安倍內閣的最大理由是,「安倍首相不值得信任」,就安倍本人而言,這是非常嚴肅和嚴苛的考驗。

這次安倍內閣之改組,除副首相兼財務、金融大臣的麻生太郎和官房長官(相當於我國行政院秘書長,但在日本這是非常重要的閣員,並兼政府發言人)菅義偉之連任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就任總務大臣的野田聖子和出任外務大臣(外交部長)的河野太郎。

野田聖子和安倍晉三是眾議院議員的同期,皆為當選八屆,但野田和安倍的政治理念和作風相差甚遠,野田曾任郵政大臣和自民黨總務會長(在日本,總務之地位算是首席,自民黨總務委員相當於國民黨之中常委)。

河野太郎是唯一出任自民黨總裁而沒有擔任過首相之河野洋平的兒子,也是在戰後日本政壇最紅,和蘇聯關係最深最好之河野一郎的孫子。他當選眾議院議員七屆,曾任行政改革大臣,留學美國喬治城大學。

安倍的自民黨總裁,明年九月要改選,目前最有可能與安倍競爭的是剛由外務大臣下來,轉任自民黨政調會長之岸田文雄,在閣外虎視眈眈的石破茂兩人。除此之外,目前公開表示要出馬角逐自民黨總裁寶座的就是前述之野田聖子和河野太郎。這兩個人要如何與岸田、石破互動,將決定自民黨總裁寶座之誰屬,值得國人注目。

   
聯合筆記/那些忽悠人的景點
陳言喬/聯合報
前陣子,利用假期到大陸川西旅遊,一方面避暑,一方面飽覽聞名已久的大好河山。但這趟下來失望蓋過原本的期盼,搶錢不打緊,旅遊品質沒跟著上來,才是最糟糕的事。

都說大陸旅遊貴,景點門票貴,這次可真見識到了。康定木格措(門票加觀光車一九五元人民幣)、海螺溝冰川(門票加觀光車一六○元)、峨眉山(門票加觀光車加索道三九五元),合計三個景點一個人要七五○元人民幣,約三千五百元台幣。

一個景點平均要一千台幣的門票加觀光車,一家四口光門票就上萬台幣,令人咋舌。問題在:一,這只是最基本的開銷,還有其他隱形的開支;二,旅遊品質是否值這個票價。

有人會問,為何門票要加觀光車?大陸許多景點都採這種模式,所有外來車輛必須停在景區外,統一搭景區車輛上山,一是確保不塞車,二是為了環保。你要純買門票亦可,但從景區入口處走到景點,最少五、六個小時。但景區明知大家都得搭觀光車上山,仍要拆開來賣,甚至觀光車比門票貴,可能是在規避稅賦。

講到隱形開支,以海螺溝來說,遊客到一號冰川、到四號營地的步道斷了,為能欣賞冰川,在工作人員「勸說」下,再加購一五○元人民幣的索道(纜車),於是出現一天三千遊客搭索道的盛況。海螺溝一個索道一天就賺了四十五萬人民幣的額外收入。

講到索道,也提一下峨眉山的索道,來回一二○元人民幣(五五○元台幣),大概是台北貓空纜車五倍價格,但時程是貓空的四分之一,更糟的是,多達一百人站著擠在一個大車廂,毫無欣賞風景的興致。

說到旅遊品質,上峨眉山沿途,紙袋、塑膠袋、空瓶罐、方便麵空碗,以及隨地的吐痰,玷汙了這個四大佛教名山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為避開人潮,這次特意選在平日前往,結果都這樣,難以想像大陸的五一連假,十一與春節黃金周是什麼樣子。

說到木格措,十年前遊覽時印象極佳,這次舊地重遊,也難掩失望。過去的藥池沸泉泡腳不用錢,現在要卅元人民幣,但池水髒得令人作嘔,不禁讓我想到宜蘭礁溪的湯圍溝(免費又乾淨)。

我去過美國優勝美地、黃石公園,日本富士山,以及台灣的國家公園,有的是免費,即使收費也未如大陸這樣昂貴。我能理解所謂大陸人多的「以價制量」說法,反正你不去,多的是有人來。

確是如此,上述景點都未看到國際遊客。大陸遊客多的是,「忽悠」不完。

聽說九寨溝不錯,也有一些國際遊客,我就再抱著一點期望吧!

   
找回真正的台北知府陳星聚
廖俊傑/中華河洛暨開漳聖王文化研/聯合報
因為北門廣場啟用,有關台北知府陳星聚的話題引起討論,但一百三十年來,陳星聚幾為台灣所遺忘或歪曲,有必要釐清。

首先,常說陳星聚是首任台北知府,這是不正確的。首任台北知府是林達泉,一八七八年三月到職履新,沒想到九月病逝;第二任向燾未及一年也病逝;第三任趙均為台灣知府兼,事實上未到差,直到一八八一年八月陳星聚補授台北知府,所以陳星聚其實是第四任。但一般人喜歡說他是「實質上」的首任台北知府,這是因為林達泉去世後,陳星聚即代理台北知府,直到實授,代理期間長達三年五個月。

且因當時台北府管轄的地區自今大甲溪向北,一直到基隆淡水,並含及宜蘭,台北府之前的淡水廳除了未轄宜蘭以外,幾乎相同,當時淡水廳廳治所在在竹塹,而前三任台北知府均未在台北上班,因此有陳星聚為實質首任台北知府之說。

陳星聚不聞名於台灣史冊,甚至許多治績都變成為劉銘傳的政績,尤其台北城的興建,在台北市政府探索館的陳展都說是劉銘傳所建,其實不確。但公平的說,當時的台北城僅是一個空殼,城內只劃定街廓、道路,建了衙門和文武廟、考棚及部分民宅建築等,台北城內部充實才是劉銘傳的功勞。

其次,有些說法說陳星聚守台北城有功,這也是言過其詞。當時北台灣的防務是由台灣兵備道劉璈的曹志忠營負責,劉銘傳督辦負全責,陳星聚作為地方父母官當然必須負責後勤補給、傷亡撫卹等等事宜,雖然事務繁劇,且他也曾和仕紳組織民團抗法,但基本上與主戰場是不相干的。有說他要家人盛裝坐於井前,萬一城破,一家人跳井殉國,這是陳星聚隔代後人所說,其實只是彰顯愛國之心。

陳星聚對台灣的貢獻在幾個方面:

一、對蠻荒的北台灣展開有效的人丁和田畝統計,使得可以進行實質的行政統治和數字管理。

二、興建清帝國最後一座台北府城,從選址爭議到募資困難,從土地鬆軟到城牆風水爭議造成延宕,最後又迫於法軍覬覦基隆淡水而有完工的壓力,這是他在六十八高齡時最為艱苦的工作,已埋下病灶。

三、支援抗法戰爭,雖負責後勤補給,但對民情撫慰甚為憂心,尤其戰略思想與劉銘傳相左,基隆的撤守,引起民憤,加上清廷戰勝後又訂不平等條約,令其憂憤,以至於病逝。

今年是陳星聚誕辰二百年紀念。陳星聚在台十二年多,從鹿港以北到淡水、宜蘭,都應該有他的足跡,也應該有他的各種文物留傳,還有記載他辭世後台北人感念,建了一座「陳公祠」,而今已找不到。另有資料呈現,陳星聚有後人在台灣光復後來台擔任電力工程師,這都是值得尋找的歷史資料。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黃介正/聯合報
美國國務卿提勒森表示,美中雙方正在探索未來五十年的兩強關係。中國大陸社科院台研所前所長周志懷倡議,研究卅年的兩岸統一時間表。我們盱衡世界格局與區域情勢的深刻變化,對此等說法是聽聽就好,還是要戒慎籌謀?

提勒森國務卿今年三月首度訪問北京,在與中國大陸外長王毅會晤時,主動改變歐巴馬政府的態度,將習近平提出的「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和盤托出,並倡議兩國應積極探討未來五十年的相處之道。

在六月十四日眾院聽證會,以及八月一日國務院記者會,提勒森兩度提到美國基於「美中三項聯合公報」與「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維繫了幾十年的雙邊關係;然而現在美中關係已經面臨重要轉折點,再提應該研究靠什麼來定義未來五十年的雙方關係。

外交霸主季辛吉對於川普政府對中政策著墨甚深,乃眾所周知的事實;而他以耄耋之年,仍不忘情美中關係演變,並有力推「第四項聯合公報」之雄圖,傳言似非空穴來風。

提勒森不斷提及美中關係未來五十年,究為其本人設想,亦或受季辛吉之影響,可以考證。倘若美中係探討未來五十年新型的、全面的大國關係,不難理解;然倘係圍繞在「一法三公報」的對台關係議題,我們就不能毫無預警。

「四化、反霸、統一」是鄧小平為一九八○年代定下的三項戰略目標。卅餘年來,四化早已完善,中國自己成霸,統一仍為懸念。中國大陸歷代領導人均曾將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掛在嘴上,放在心裡;而如今愈來愈多的大陸人士,認為以今日中國之壯盛,無論實質或法理、和平或武力,條件均遠較過去為優,心動的感覺就容易嵌入政策思維。

十九年前,江澤民在北京告訴前來國是訪問的美國總統柯林頓,台灣問題「早解決比晚解決好」,「不可能一直拖下去,要有一個時間表」,成為首度也是唯一提到時間表的大陸領導人。四年前,習近平曾在印尼APEC峰會上,對我領袖代表蕭萬長先生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如今大陸涉台權威學者周志懷更倡議將習近平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祖國完全統一,作成「有機聯繫」,認為「現在就應該開始研究時間表問題,拿出一個卅年的進程表來」。

我在四月廿二日本專欄撰文《探索「新型兩岸關係」》曾論道:「如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能沒有台灣。但兩岸以兵戎殺伐,如何稱中華民族?兩岸靠脅迫統一,如何稱偉大復興?」

美中關係未來五十年如何互動,著眼於對中國持續崛起的因應;兩岸關係未來卅年將否統一,則是與中華民族復興聯繫的一種設想。美中談五十年,我們雖必受牽引,還可緊迫觀察,略施影響。大陸思考卅年統一時間表,如果不跟台灣研究,難道是放在美中框架內來思考?(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能力×外語=人生無限的可能性
從小就很瞭解自己的悠活城市國際創辦人林彥丞,憑藉從小對外語的喜愛,將自己原有的能力放大、墊高,不斷突破人生的限制。他說:「掌握外語力,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好事!」

用腦袋練琴比較有效率!
學音樂、練樂器真的很花時間,天天持之以恆的練習很重要,但是花很多時間練琴不代表就一定能把琴練好。小提琴大師帕爾曼:「練琴要有計畫、有耐心。你絕對不能急,我會寧願花兩小時用腦袋練琴,也不要浪費八小時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